晴時多雲

首爾經典傳真/看看南韓 早已不把台灣當世仇

2017/03/12 06:00

南韓深耕本土,職棒蓬勃發展,已學會看淡國際賽成績。
(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每當國際賽熱潮一來,國家隊戰績不佳,總會出現許多檢討聲浪,但每次相關單位只有想法而沒有做法,淪為大拜拜,再多檢討都只是枉然。

1990年中職成立,前10年和韓職的技術水平、發展規模平起平坐,國際賽台韓互有輸贏,那時候「好想贏韓國」的口號根本不存在。

90年代末期,南韓把許多教練送到美國長期進修,同時注重球員身體素質養成,重視重量訓練,很多選手外型壯碩,擊球爆發力十足,同為1982年出生的黃金世代李大浩、金泰均、秋信守就是代表性人物。

長期投資逐漸看到成效,南韓在第一、二屆經典賽都至少晉級四強、北京奧運奪金,國際賽屢次締造佳績,韓職票房雨露均霑,從2004年平均每場觀眾人數4813人,2008年更衝破萬人大關,球團收益漸增,加上多數球隊都是大企業,捨得砸大錢投資,韓職起飛,和中職差距愈拉愈大。

光論洋將薪資待遇,20幾年前韓職洋將平均年薪僅12萬美元(約373萬台幣),現在平均年領103萬美元(約3200萬台幣),韓職本土球員平均年薪也是中職的兩倍有餘。

韓職十年磨一劍,持續進步,以超越日職為遠大目標,近十年一級國際賽台灣不曾贏過南韓,慘吞對戰9連敗,南韓已沒把台灣當「世仇」,他們想的是如何擊敗日本,而國際賽南韓確實也多次抗日成功。「好想贏韓國」聽起來有些刺耳,卻反映出台灣棒球軟、硬實力都不如南韓。

雖然南韓連兩屆經典賽在第一輪止步,但韓職蓬勃發展,已學會看淡國際賽成績,深耕本土職棒。國內球界必須深切反省,為什麼南韓行、台灣不行,我們已沒有內耗的本錢,若相關單位無法拿出實際作為,「好想贏韓國」將是揮之不去的夢魘。(特派記者羅志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