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放眼2030世界盃 檢視台灣足球當務之急──座談會節錄

2018/12/11 06:00

體育署署長 高俊雄。(記者林正堃攝)

2030年台灣進軍世界盃足球賽座談會

貴賓: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 高俊雄

自由時報總編輯 鄒景雯

論壇與會人員:

教育部體育署學校組組長 王漢忠

教育部體育署競技組組長 洪志昌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 邱義仁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 方靖仁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副秘書長 焦佳弘

台中藍鯨總教練 呂桂花

體育署前副署長 彭臺臨

專業球評 石明謹

北榮腳球社創辦人 郭正典

台灣男足隊長 陳柏良

陳信安足球學校創辦人 陳信安

足球媒體拓飛文化創辦人 徐有辰

自由時報體育中心主任 王元鴻

記錄整理/記者粘藐云、卓琦、廖聿偉

足球協會理事長 邱義仁。(記者林正堃攝)

專業球評 石明謹。(記者林正堃攝)

體育署競技組組長 洪志昌。(記者林正堃攝)

一、職業化:創造商機 推屬地俱樂部

台灣沒有職業足球,與基層發展萎縮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以至於職業化至少喊了10年,卻始終未見雛形。球評石明謹以日本為例,他說:「日本在1997年以在地化推動聯賽,台灣可以參考,有3、4支企業贊助的球隊,加上3、4支在地化的球隊,由縣市政府找贊助,從小型聯賽開始,比賽精采有人看就有商機,也有機會職業化。」

足協理事長邱義仁回鍋後的首個政策,便是主打聯賽正常化,他認為,職業化當然是終極目標,但當務之急是強化頂級聯賽的體質。目前國內台灣企業甲級足球聯賽共有8支球隊,但實力懸殊、精采度不足,邱義仁主張實施升降制度,並縮減球隊數量,增加聯賽強度,以吸引觀眾入場。

石明謹認為,聯賽缺乏誘因,除了比賽精采度,媒體行銷也有關係。職業比賽就是一種娛樂,台灣的運動在行銷上一直少有著墨,只在辦比賽,以後應該成立多媒體行銷部門,推銷球隊和創造明星球員,並加強比賽的娛樂性,比賽有明星有看頭,觀眾願意捧場,贊助、電視轉播都會來。

邱義仁也計畫未來將邀請大型企業當領頭羊,並鼓勵上市公司成立球隊,要先跨出第一步;或採行日本模式,由地方、社區成立俱樂部,先朝半職業化邁進,現在有許多俱樂部球隊都經營得很好,政府配合提出優渥的鼓勵措施,才能讓俱樂部蓬勃發展。

體育署競技組組長洪志昌建議,台中藍鯨俱樂部屬地經營的模式,非常值得學習推廣,向在地企業招商,並與地方連結,產生認同感,才會出現回收效益,也才能達成永續經營的目的。若大型的屬地俱樂部成熟,自然會形成職業化的雛形。

台灣男足隊長 陳柏良。(記者林正堃攝)

體育署學校組組長 王漢忠。(記者林正堃攝)

二、人才培育:國高中陷斷層 培養足球版HBL

台灣基層足球的風氣漸增,從陳信安教練的足球學校可看出小學層級不斷在成長,邱義仁說,台灣小學層級的足球發展不錯,但到了國中就直線下降,高中人數銳減,對國內足球發展傷害很大,就是很現實的問題,刻不容緩要解決。

台灣男足隊長陳柏良感嘆,「台灣重視升學主義,家長普遍認為踢足球沒有未來,容易消耗體能、甚至受傷;再加上國內沒有職業足球,踢球沒有發展,家長自然不敢讓孩子的一生放在足球上。」

石明謹認為,球員學齡時期的育成,將是改變台灣足球體質的關鍵。參考各國制度,歐洲多半採行俱樂部制,美國由學校校隊培養人才,部分亞洲國家則採雙軌制,讓學校與俱樂部結合,擴大足球風氣,這也是台灣可以仿效的,日本高中足球有4千多隊,台灣至少要有100隊以上。

體育署學校組組長王漢忠表示,學校是足球基層發展重要的一環,目前國中以上的校隊太少,現在政府已加倍預算,鼓勵國、高中成立足球隊,足球聯賽有機會像HBL、黑豹旗打出熱潮。現在「足球6年計畫」若搭上2030進軍世界盃的願景,要適度調整為10年計畫,足協副秘書長焦佳弘也有同感。

「下一個陳柏良在哪?」足協秘書長方靖仁坦言,近年台灣足球的確青黃不接,很難找到有潛力的未來之星。未來足協要強化青訓系統,拉高各層級的球隊數量,廣辦比賽,將校隊和俱樂部的藩籬打破,並舉辦青年層級的國際邀請賽,讓青年選手提早適應高強度的對抗,才能與國際接軌。

體育署前副署長 彭臺臨。(記者林正堃攝)

三、建資料庫:球員、教練到裁判 統整人才系統

邱義仁說,不敢說任內能做出多好的成績,希望能先打好基礎,統整出一個足球人才組織化系統,例如教練、球員名單的登錄制度,編列預算和經費才有依據,讓選手、教練及裁判與國外球界可以查詢。而教練、裁判培訓、聯賽制度的建立都有待改進,台灣足球把這些基礎打好了,未來才有機會進軍世界盃。

台灣現在不僅基層選手嚴重斷層,合格的教練、裁判也嚴重不足,如果從世界盃的規格看台灣足球,邱義仁說,這兩個月來,不管是奧運資格賽、東亞盃等,都發現教練很欠缺,不只踢球部分,還有體能等各領域的教練,都要加強補足,我們需要外在力量協助。台灣足球要往上走,除了經費外,還有很多細節要處理。

體育署前副署長彭臺臨建議,台灣的運動和國際接軌很少,足球協會應及早開始培養人才,與國外足球機構建立關係,國外的系統可以學習。技術的部分,現階段台灣並沒有系統化培訓,教練和選手皆然,找外籍教練來台教學是捷徑。另外,運動行銷、管理人才也都需要同步培養。彭臺臨表示,按進度推算,2026年要踢出台灣歷史最佳成績,這樣2030才有機會,這是一個艱難任務,但如果沒有夢想,就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台中藍鯨總教練 呂桂花。(記者林正堃攝)

足球媒體拓飛文化創辦人 徐有辰。(記者林正堃攝)

北榮腳球社創辦人 郭正典。(記者林正堃攝)

四:場地分級:球場先到位 兼顧基礎與專業

推展足球,場地問題一樣令人頭痛,唯一專用的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做為花博場地後,北市府並未打算還原,反而改建成多功能展覽館,所幸前瞻計畫和目前足球推展計畫,以台北田徑場、台中足球園區、高雄龍騰體育場園區,將逐步打造全台6個專業級足球場地,迎接職業化時代來臨時的需求。

台中藍鯨隊總教練呂桂花表示,「過去很多專家、學者認為,要先開發球迷,才能吸引企業投資;但事實上,應該要先有好的設施、建構優良的環境,才能號召更多人支持足球。就像台中藍鯨擁有太原足球場,草皮整齊優美,球員有固定的場地訓練,家長就更願意帶小孩來踢球。」

石明謹認為,足球場地分為4級「比賽競技」、「訓練」、「基層校隊使用」、「娛樂型場地」,供各階層足球活動使用,有賴政府和足協統整台灣各級足球場地,資源才能有效分配。足球媒體拓飛文化創辦人徐有辰也有相同看法。創辦「士足賽」的郭正典則說,從他舉辦比賽的經驗,基層場地取得問題不大,主要在管理單位的心態。

足協秘書長方靖仁希望打造國家專屬的足球場地,他表示,目前光是國家隊集訓場租就是龐大開銷,新竹有現成的訓練場地,使用率不高,足協積極洽談中,期盼打造成足球國家隊的訓練中心,甚至未來也能成為足球園區。

足協秘書長方靖仁。(記者林正堃攝)

五、厚植實力:強化青訓 提早適應國際打法

要前進2030年世足賽,必須強化國家隊實力,反推回來就是現在12到16歲的青少年,足協秘書長方靖仁說,目前世界盃4強都是青訓非常強的國家,這也是目前世界潮流,希望青少年隊數擴增並增加補助,舉辦比賽時打破校隊和俱樂部的藩籬。台灣要從強化青訓著手,國家隊才有堅強的基礎。

從青少年一路看到國家隊問題,目前總教練還懸缺,足協已成立選訓委員會,預計明年初新任主帥便會上任,不排除再度由外籍教練掌兵符,問題可立刻獲得解決。「台灣隊長」陳柏良建議協會舉辦青年層級的國際邀請賽,讓年輕球員能提早和國外球隊交手,及早適應國際趨勢和打法。

近年國家隊成員固定,主力球員皆來自國外聯賽,洪志昌認為,未來必須讓旅外選手徵召更制度化,且積極找尋歸化球員,提升台灣隊的實力,體育署將與協會緊密合作。

國內聯賽的實力也攸關國家隊水平能否提升。足協未來將積極推動企業甲級球隊爭取亞足聯AFC證照,台灣球隊才能取得亞足聯盃的參賽資格,也讓本土球員增加國際賽經驗。目前只有輔大航源擁有AFC認證,方靖仁期盼明年能至少增加3隊,之後每年遞增。

相關請見:放眼2030世界盃 檢視台灣足球當務之急──座談會前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