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清正/台北報導〕球迷可能很難想像,中職曾經每隊最多可以登錄12名洋將、每場最多可以使用8人,同時上場1人,也曾經每隊只能登錄2名洋將,這些都是特殊時空背景下的產物,幾乎不可能再出現。
1990年中職開打,當時球員來源不足,規定每隊可登錄5名洋將,每場最多使用4人,同時上場3人,1992年放寬為每場最多可使用5人。
1996年台灣大聯盟成立,從中職挖角不少明星球員,戰力遭到淘空的中職要補充本土球員緩不濟急,於是從洋將著手,1997年修改外籍球員規定為每場最多可使用7名洋將,同時上場4人,1998年再改為每隊最多可登錄12名洋將,每場最多可使用8人,同時上場3人。
台灣大聯盟成立的同時,中職也遭受假球案的衝擊,票房腰斬再腰斬,平均每場觀眾人數從最高峰的6887人,到2000年只剩1676人,為了減少開銷,當年減為每隊只能登錄2名洋將,而且不得同時上場,一直到兩聯盟合併的2003年,才放寬為每隊可登錄3名洋將,每場可使用3人,同時上場1人,這也是實施最久的洋將制度。
2019年季後領隊會議通過,2020年起再放寬為每隊可註冊4名洋將,一軍登錄3人、同時上場2人,增加洋將使用的空間,避免洋將受傷或狀況不佳時,要登錄新洋將就必須註銷原有的洋將、當年不能再於一軍出賽。這次兄弟是因登錄新洋投後,註冊將達5人,因此割捨福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