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中信特攻的曾文鼎認為,如果只增加本土上場時間,實質表現並不會有顯著提升。
(資料照)
〔記者吳孟儒/台北報導〕國內職籃TPBL、PLG讓洋將大舉入侵,加上外籍生也加入戰局,本希望能藉此刺激本土球員成長,但台灣長人上場時間受到壓縮,大部分時間在板凳待命,也難有舞台發揮身手,洋將制度是否需要改變也引起討論,本土長人能力也受到嚴厲挑戰。
國內職籃本土長人因貢獻值不高,引發是否上場時間遭壓縮等討論。圖為戰神長人陳冠全,本季場均上場時間未超過10分鐘,場均得分僅1.9分。(資料照)
壓縮本土長人上場時間
TPBL本季每隊最多可註冊4名外籍球員,單場登錄3洋將、4節8人制,至於PLG同樣是可註冊4名外籍球員,單場登錄3洋將,並取消過去第四節單洋將制,改為單節最多可讓雙外援同時上陣,而PLG還有外籍生也會瓜分本土上場時間,包括富邦勇士莫巴耶、領航猿丁恩迪、鋼鐵人丹尼斯,讓台灣長人相形見絀。
PLG領航猿隊林正、TPBL戰神隊陳冠全已是國內屈指可數的長人,也都入選亞洲盃資格賽第三階段的台灣男籃,但兩人本季在職籃的上場時間不多,林正出賽14場,上場時間12分鐘18秒,場均繳2.3分、2.6籃板,陳冠全出賽18場,每場打9分41秒,可得1.9分、1.9籃板,表現乏善可陳。
許晉哲:可改回登錄雙洋
富邦勇士總教練兼領隊的許晉哲認為,或許可改回只登錄2位洋將,各隊教練團就可以思考大、小洋將的配置,他以自己過去帶隊為例,當時PLG還只能單場登錄雙洋將時,就是讓辛特力配一位大洋將,讓本土長人有更多出賽機會,曾祥鈞就繳出不錯表現。
各國洋將制度大不同,日本B職籃採雙洋將的4節8人次、南韓KBL為單洋將4節4人次,中國CBA為4節7人次,TPBL、PLG是否該嘗試轉變,抑或是選擇SBL曾採納過的外援身高限制,許晉哲認為,各種變化都會是可嘗試的選擇,但身高限制意義不大,畢竟本土球員打國際賽還是得面對各種身型的大洋將。
曾文鼎:
增上場時間 表現不一定好
國內指標性中鋒、現效力中信特攻的曾文鼎表示,無論是改成單洋將、上場人數限制或全本土制,很可能只是看到本土上場時間增加,但實質表現並不會有顯著提升,他建議,本土球員上不了場,還是可以利用練習時多跟洋將學習,多學幾招伺機而動,透過季外盃賽自我加強,才能建立足以出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