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游泳》培育台灣游泳種子 教練:技術和品行一樣重要

2015/06/24 16:21

〔記者廖聿偉/台北報導〕「帶人要帶心」,現在擔任仁愛國中游泳校隊的教練陳巧穎,本身也是游泳選手出身,所以相當清楚小選手會遇到的挫折與困難,她說當教練的挑戰不比選手低,看著小朋友成長、進步,相當有成就感,也看到台灣未來的希望。

陪伴每一個孩子成長。(記者廖聿偉攝)

帶小孩游泳,不只是技術上的提升,連品行、課業都要一起帶,因為均衡發展,對於這個年齡的孩童是最重要的。所以陳巧穎強調,做錯事一定要教,「態度」是從小養成的。

態度和品行一樣重要。(記者廖聿偉攝)

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團隊默契,該「喊聲」就要大聲喊出來。(記者廖聿偉攝)

游泳畢竟不像球類運動,需要大量的團隊配合和默契,因此游泳隊很容易出現,教練只關注在優秀的選手身上,而忽略掉其他選手。陳巧穎就說,他帶隊一定會灌輸「團隊」的概念,在怎麼強的選手,也不可能獨自練習,一定是透過彼此競爭、鼓勵,才能一起變強。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參加校隊,會花大量的時間在練習上面,導致沒有體力念書。對此,當年學測以原始分數296高分錄取北一女的陳巧穎就說,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觀念。

她認為運動反而會讓精神變得更好,而且運動員無論在身理或心理的「疼痛忍受度」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因為小朋友不斷在運動中接受挫折、克服,然後挑戰自我。因此,兼顧讀書和運動,最主要的還是時間運用,還有家長們給予的協助。

在台灣,總教練不僅要顧游泳,品行、課業和心理輔導,都是一人包辦。(記者廖聿偉攝)

「游泳好枯燥」,讓很多小朋友放棄游泳,陳巧穎坦言,自己在國中的時候也遇到相同的問題,因此,他認為游泳隊不應該只單純從事游泳,而是嘗試多元運動,她認為陸上運動可以增強爆發力和腿部肌力,對於游泳是相當有助益的,除此之外,她也會在課表裡面加入不同的元素,讓小朋友更喜歡游泳運動,練習也不再無聊。

球類運動也是必要的。(記者廖聿偉攝)

「教練沒有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陳巧穎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培育台灣未來的游泳種子,「向下扎根」,也讓台灣的非主流運動,注入希望。

選手不斷成長、進步,教練也相當有成就感。

仁愛國中游泳隊,自動自發作操。(記者廖聿偉攝)

相關閱讀:

游泳》誰說游泳金牌不會念書? 陳巧穎游出一片天字:

游泳》被中國挖角才後悔 ? 游泳小將逆境成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