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瓊斯盃》你知道嗎?瓊斯盃是這樣來的(系列一)

2015/08/24 21:26

〔記者梁偉銘/專題報導〕國人耳熟能詳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William Jones’ Cup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早在1977年由國際業餘籃球總會(FIBA)秘書長瓊斯博士(Dr. William Jones)協助我國創立,迄今歷史將近40年,不但是台灣籃壇最富盛名的國際盛事,也形成老中青三代球迷共同回憶。

瓊斯博士掌管國際籃總事務多年,且與我國友好,1974年國際籃總在波多黎各召開年會,迫於政治現實接受中國籃協為會員,我國籃協拒絕更改會籍名稱為「台灣」而被停權,無法與會員國交流陷入孤立。所幸天無絕人之路,瓊斯博士想出權宜之計,把當時在歐洲及南美洲舉辦的瓊斯盃,特地增加亞洲區賽事,不但授權我國籃協長期在台舉辦,他還親自於倫敦訂製冠軍銀盃,來台主持國際籃球規則講習會協助執法工作,藉個人威信讓瓊斯盃的開辦為台灣解套。

威廉瓊斯(右)。(取自瓊斯盃網站)

之後瓊斯博士每年都遠道而來站台造勢,並持續號召更多國家共襄盛舉,如同其名言:「台北的瓊斯盃不但冠上我的名字,始終留有我的一顆心。」瓊斯博士1981年4月22日於慕尼黑過世,3個月之後,接任的秘書長史坦柯維奇(Borislav Stankovic)就在第5屆瓊斯盃開幕典禮中,正式宣佈我國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奧會模式恢復會籍,再次重返國際賽場。

瓊斯盃草創初期,政府大力投入各方資源,加上1981年重新修繕中華體育館,吸引民眾進場看球,促成賽事熱度升溫,最風光時期曾寫下12000個座位連場爆滿盛況;只不過,1989年中華體育館屋頂被燒毀,也導致瓊斯盃暫停1屆,隔年復辦移往林口國立體院體育館,加上缺乏固定場館,之後瓊斯盃也陷入低潮。

直到1995年第18屆,籃協邀請多支實力堅強外隊,巡迴台北、台中、雲林、台南等地,帶動廣大球迷入場,重振票房雄風,決賽又把容納15000人的桃園巨蛋擠爆,創下單日票房326萬台幣的最高紀錄!

而CBA(中華職籃)和SBL超級籃賽陸續登場,也間接炒熱瓊斯盃熱度,由各隊球星組成的台灣男籃,近年與日、韓、菲等傳統強權抗衡,並接受西亞新崛起勢力挑戰,加上歐、美、澳等勁旅造訪,更增添賽事精彩度和話題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