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學生到一代宗師,陳詩欣(右7)把奧運金牌傳承偏鄉原住民陳詩欣。(記者梁偉銘攝)
〔記者梁偉銘/花蓮報導〕「奧運領獎時我只哭一次,現在大概哭了上千次!」陳詩欣與老公董俊男胼手胝足,逐漸在花蓮培育出奧運跆拳道金牌根苗,不過萬事起頭難,這對好強的年輕教練夫妻坦承,從當初乏人問津至如今從小到大的四級完整培訓計畫逾百人,多年來辛苦付出不足為外人道,「難怪很多人笑我們傻瓜。」
2004年陳詩欣榮膺奧運史上首位台灣金牌得主,但她並不眷戀光環,而是把對跆拳道的熱情,轉化回饋給更多愛好運動的偏鄉學子,「媽媽是泰雅族人,我流有一半原住民血流,所以想發揮自己的力量,協助東部弱勢兒童,尤其是極具運動潛力的原住民,儘管許多小朋友家裡窮的連學費都繳不出。」
陳詩欣不眷戀奧運金牌光環,而把對跆拳道的熱情,轉化回饋給更多愛好運動的偏鄉學子。(記者梁偉銘攝)
父母和老公全力支持下,她放棄台北優渥教職與道館財源,勇敢在人生地不熟的花蓮重新開始,只不過,當地過去原是空手道天下,跆拳道並不盛行,董俊男回憶,陳詩欣常穿著嶄新道服站門口苦等整天,卻沒有半個學生上門,「有位媽媽帶女兒來看一眼,嫌棄『生意』太差掉頭就走,害得她情緒崩潰,倒在我懷裡哭一整晚...。」
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陳詩欣不計較學費「半買半送」的認真投入,逐漸吸引有興趣民眾參與,為了方便許多來自偏遠地區的兒童學習,她和老公甚至結束民宿生意,專心訓練人數愈來愈多的花東生力軍,「反正房間多,乾脆讓外地小朋友住宿,也方便生活管理。」現在選手年齡層從5歲到22歲都有,董俊男笑著說:「最小的連話都不太會講,『我想拿金牌』都說成『我想拿雞排』。」
儘管9年來打拚血淚交織,成果逐漸展現,花東選手競爭力成形,國內外賽事迭創佳績,讓陳詩欣備感安慰,「以前常壓力大到哭著睡,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不夠好,現在至少確定走在對的道路上,再多淚水也值得了。」
9年來打拚血淚交織,成果逐漸展現,花東選手競爭力成形,國內外賽事迭創佳績,讓陳詩欣備感安慰。(記者梁偉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