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下季禁止使用「駭客戰術」。(資料照,法新社)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駭客戰術」近年廣泛地被使用在罰球不佳的球員身上,這項策略被視為拖慢比賽的罪魁禍首,NBA作為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中節奏最快的賽事,讓球員不斷站上罰球線與運動本身相牴觸,下個球季聯盟將作出調整。
「駭客戰術」僅見於NBA規則,指的是在比賽最後2分鐘以前,採取對非持球球員的策略性犯規,迫使時間凍結,將對手送上罰球線,以便取得更多的進攻機會。
根據NBA官方宣布的最新規定,下季將與國際籃球接軌,未來比賽的「每一節」(包括第4節與延長賽)最後2分鐘皆不得使用駭客戰術,若違反規定向非持球者犯規,對手將獲得一次罰球,並保有球權。
另外,保羅(Chris Paul)、戴拉夫多瓦(Matthew Dellavedova)曾使用跳到對手背上、尋求凍結時間的犯規舉動,未來也將視為惡意犯規。
關於駭客戰術的應用各有擁戴、反對者,爭議頗大。支持改變者普遍認為「駭客」有違體育精神、影響觀賞性,且犯規作為一種懲罰,不應作為可運用的資源;反對改變者則認為,球員應自我要球提升命中率,而非讓體制適應球員。
馬刺教頭帕波維奇(Gregg Popovich)曾說過,「我討厭它,它讓比賽變得醜陋,但我還是會繼續用,除非被完全禁止。我不認為球員的罰球會因戰術的使用與否有明顯的進步。」
數據統計,使用駭客戰術讓比賽增加近11分鐘,「對人不對球」令各隊在落後時,可以瞄準在場上罰球不佳的球員下手,反之則是限制罰球苦手的上場時間。
NBA總裁席爾瓦(Adam Sliver)提到,或許駭客戰術的氾濫使用對聯盟來說是個警訊,「我們想要透過調整,盡可能達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