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評潘忠韋。(記者羅志朋攝)
〔記者羅志朋/新北報導〕國內棒球球評市場正夯!包括中職一二軍、大聯盟、日職、韓職、國際賽、冬盟、業餘和三級學生棒球賽轉播,台灣球評市場一年需求量高達2000場人次以上,單場價碼3000-10000元,平均約5000元左右,「產值」破台幣千萬元,相當可觀。
「喇叭」潘忠韋有10年職棒選手資歷,其中兩年台灣大聯盟、8年中職,合計敲出51支全壘打,2010年球季結束遭La new熊釋出,先轉戰房仲圈,再踏入電視球評界,講球功力備受球迷肯定,在球場和職場都能揮出漂亮的全壘打,但他坦言,「其實一開始我很排斥講球。」
潘忠韋回憶,第一次當球評播的是王維中在釀酒人的比賽,對手是勇士隊,當時游擊手西蒙斯(Andrelton Simmons)還在勇士,「我還記得主播是亞里哥(陳亞里),事前我做很多功課,但播的時候卻什麼話都講不出來,就像便祕一樣,非常非常挫折。」
一回生、二回熟,後來潘忠韋勤做功課,也和搭檔主播討論,主播給的建議是,「你是球員出身,球賽可多講球員心理層面的東西。」潘忠韋也會欣賞學習其他球評如何講球,吸收後再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例如「曾公」曾文誠講戰術和邏輯分析能力、「東哥」黃忠義強項是技術層面、陳瑞振講中職二軍賽事,都是潘忠韋覺得不錯的部分。
一開始,潘忠韋當球評太執著於比賽節奏,後來他理出頭緒,「播一場球賽,我和主播就像投捕搭檔,主播是投手、球評是捕手,投捕要搭配順暢要溝通協調,不能只照自己的節奏講,時間久就有默契。」
潘忠韋表示,球評講述對象是球迷而非球員,所以講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奧,要讓閱聽大眾都聽得懂,標準為何?他笑說,「我常講給我太太(劉秀萍)聽,如果她聽得懂,一般人應該就可以接受。」他認為,球評工作最大樂趣就是站在很多不同角度去看球,然後把訊息分享給大家。
目前台灣棒球球評多達數十人,競爭十分激烈,如何在一片紅海當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藍海?潘忠韋說,「我當過房仲業務,其實跟球評工作很像,就是一定要有東西是別人能認同,我想,電視台的想法也是如此,必然是希望球評每場都要有不同的東西,為此我做了很多功課,從小到大打球到進職棒,再到房仲、球評,其實都是在高度競爭的環境,我已經習慣了,有競爭才有努力的動力。」
球評在播報台講球只是工作內容之一,如果是中職賽事,賽前3小時,潘忠韋習慣走進球場與兩隊教練、選手話家常,透過閒聊的方式,採訪並蒐集播球所需資訊,由於他是職棒退役球員,許多現役選手都是他的學弟,有無優勢?他笑說,「有。」
以昨天新莊悍將對桃猿之戰為例,賽前潘忠韋先到悍將板凳區,他先找捕手林宥穎聊天,潘忠韋問林宥穎,「你接過那麼多投手的球,誰指叉球丟得最好?」得到的答案竟然是李振昌,這讓潘忠韋非常好奇,他說,「這資訊或許我這場講球用不到,但之後美職轉播我就可以拿出來講。」
也因為是選手出身,潘忠韋和現役球員聊天採訪的內容就不能太「淺」,他舉例,高國輝打擊陷入低潮,賽前他就不能直接問高國輝「最近狀況怎麼那麼差?」一方面怕打亂球員賽前準備節奏,另一方面可能還會被虧「賢拜(前輩),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啊?」
於是,潘忠韋會這樣問高國輝,「前幾場擊出再見全壘打的前一次界外球,你打得阿達力不錯,是不是逐漸找到打擊手感?」對方有感受到細節被注意,會比較有深談的機會,藉此獲得所需資訊,這就要看球評所做的功課和專業度。
潘忠韋表示,他是球員出身,採訪時他的做法是先聽球員怎麼講,做個稱職的聆聽者,當然,事前做的準備不能少,例如昨天來到球場前,一大早就做了許多數據和資料彙整,並擬好相關問題,準備到球場後和教練選手訪談,同時他認為,看中職的球迷都非常專業,不能只是講媒體已露出的新聞訊息,必須講出更多東西才行,「球迷看球心裡有問號出來,我負責給他們解答,這就是球評最重要的工作。」
球評潘忠韋。(記者羅志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