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職》新球感覺如何?樂天潛水艇投手深入解析

2021/01/27 19:08

投手張喜凱手握2021年聯盟最新用球。(記者廖耀東攝)

〔記者羅志朋/嘉義報導〕今年中職600顆新的比賽用球,近期終於送到樂天桃猿春訓大本營嘉義縣立棒球場,和往年相較,新球縫線高度多了0.02英寸,換算下來等於多了0.05公分,球觸感較凸、縫線較粗,桃猿投手還沒實際拿新球練投,至於拿在手上的感覺如何呢?

樂天桃猿下勾投手張喜凱表示,新球縫線沒有想像中那麼粗,握起來還滿舒服的,只是感覺比以前的球小顆一點,由於現在還沒拿新球練投,實際感覺要等丟了才知道。

張喜凱採下勾潛水艇投法,在中職屬罕見,他透露,過去在業餘時期投過比中職新球縫線更粗的D牌比賽用球,進職棒後,即使原本球的縫線相對平滑,他投速球食指仍容易破皮流血,投變化球則是中指易破皮流血,數度「破皮、流血、長繭」是必經歷程,他不諱言,「坦白講,投新球我還滿擔心破皮流血的,熱身賽前就要提前適應。」

張喜凱現有四縫線直球、滑球、曲球、伸卡球等球種, 他透露,青棒時期曾練變速球,但是出手時須「翻」肩膀,擔心因此傷了右肩而封存,進職棒改練螃蟹球(變速球的一種),日職下勾投手高橋禮、牧田和久拿手球路就是螃蟹球,不過林敬民教練告訴他,投螃蟹球可能會影響丟速球的控制能力,建議把伸卡球練好即可,現已沒再丟螃蟹球。

張喜凱原本是控球中規中矩的下勾投手,去年二軍賽87.1局投球,丟出破紀錄的25次觸身球,另有42次四壞球保送,控球狀況顯然不及格。

張喜凱當然知道自身問題,他說,剛進大學、職棒,面對層級更高的打者,希望把球速催得更快,丟得太用力,反而收到反效果,去年休季期間他著重技術方面訓練,要求控球和穩定度,現在身體穩定平衡與力量已能有效結合,控球狀況明顯好轉。

今年中職比賽用球恢復係數中間值下修為0.550,較去年用球係數最高數值0.574降低不少,代表球的彈性變差,在相同條件下,擊球初速勢必下降,飛行距離也會縮短。

桃猿總教練曾豪駒規劃,張喜凱是今年球隊先發投手人選,張喜凱說,本季投球以控準為主,上一季狂丟保送,把自己給投倒了,今年用球係數下修,多少對投手有幫助,更要勇敢對決打者,減少保送次數。

拿到新球,桃猿投手吳丞哲認為,新球縫線較粗,手指比較能「吃」到球,有利丟變化球,至於球彈性如何,要等實戰投打對決才知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