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子袋棍球教練温庭新(中)和選手林安琪(左)、王黃蓉(右)。(記者林岳甫攝)
浮水印|
〔記者林岳甫/台北報導〕在台灣屬新興運動的袋棍球在2028年進軍洛杉磯奧運,而國內袋棍球協會從2014年成立就努力深耕基層,最早僅1所學校,到現在擴及到至少有50所學校有袋棍球社團、校隊等,女子袋棍球代表隊將在今年8月挑戰世界U20錦標賽,期望累積更多經驗,尋求登上奧運殿堂的機會。
袋棍球球場長110公尺、寬60公尺的長方形,約與足球場相同,球員不能以手觸球,只有守門員在守門圈內時例外。袋棍球與籃球、足球及曲棍球相似,也是三種球類綜合體,使用頂端有網狀袋子的桿子作為持球工具,由球員持球桿並設法射門得分的團體運動,進攻用球桿進行運、傳、接、鏟等動作攻破對手球門,防守可用身體阻擋、球桿干擾及戰術運用等方式,破壞對手攻擊機會。
最早是北美原住民相信袋棍球能成為療癒人心的力量,並將此球類認為是向造物者表達感謝的偉大儀式,由於起源於北美,最早盛行的地點在美洲,如今亞洲日韓、香港、泰國及台灣都有發展。
國際奧會去年投票通過洛杉磯奧運將新增棒壘球、腰旗美式足球、板球、袋棍球、壁球等5種項目,其中袋棍球繼1904及1908年後三度登上五環殿堂。
剛到日本沖繩移訓結束的台灣女子隊教練温庭新及選手林安琪、王黃蓉在今天向外界介紹袋棍球,以及講述平時訓練的甘苦。女子隊正在積極備戰,預計3月先參加香港公開賽,備戰8月登場的的U20世錦賽。
温庭新是香港人,也是一位袋棍球選手,大學畢業後剛好跟台灣牽上線就來到台灣發展,並開始推廣袋棍球運動在國內各大學校。
畢業於景美女中的王黃蓉是練田徑短跑、跳遠,在因緣際會下被教練找去體驗袋棍球就一試成主顧,覺得這項運動很有趣,迄今袋棍球也累積4年球齡,她現在除了跟國家隊訓練,平時會邀集袋棍球同好一起練習維持手感,當然身上免不了有受傷,不過她覺得受傷都是小事,能繼續袋棍球場上奔馳的感覺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