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愷威。(資料照,取自推特)
〔中央社〕台灣投手鄧愷威的球威受教練團肯定、轉速高於大聯盟平均水準;他向中央社表示,歸功巨人運動科學團隊,訓練依照科學數據,不像以往單憑教練感覺。
鄧愷威所屬的舊金山巨人隊,重視科學化訓練,網羅生物力學專家,設立運動表現分析部門。來自台灣的詹明昇(Matt Chan)就是巨人隊的運動表現分析師之一,這次鄧愷威升上大聯盟他兼任翻譯。
鄧愷威向中央社記者分享運動科學對他的幫助。他說從小聯盟開始,球隊運用科學儀器、影像裝置監控投手。透過儀器,立即知道球的轉速、位移。
以往靠教練眼睛在看,現在交給攝影機和感應器,電腦分析出數據之後再交給教練、球員參考。
鄧愷威說,以變化球訓練為例,這一顆球投出去,旋轉的方向和品質,立即從電腦上得到回饋,投手馬上可以調整扣球方式,「這是很細微的東西」。
鄧愷威說,如果靠自己抓感覺,可能浪費很多時間都沒有答案,但透過科學儀器輔助,教練很快就知道問題在哪裡,指導握球方法。
大聯盟投手4縫線快速球的平均轉速大約每秒2400轉到2500轉之間,鄧愷威的4縫線快速球可以投到每秒2600轉,最快甚至飆上2700轉。
4縫線速球的轉速越高,球路下墜幅度越低,給打者視覺造成上竄錯覺。不過鄧愷威說,他出手位置不是正統高壓,投4縫線速球效果不大,主力球路還是滑球、2縫線速球(伸卡球)的橫向位移球路。
學生時代沒有國手資歷,鄧愷威高三因轉學無法出賽,他趁寒假赴美一週,到曾協助王建民復出的訓練機構「德州棒球農場」學習,開啟他對美式訓練的認識。
鄧愷威認為,因為高三那次到美國經驗,他後來旅美加入雙城、巨人體系,正好這兩支球隊都很重視科學化訓練,「讓我可以很快理解他們講什麼」。
鄧愷威回顧過去6年在小聯盟的養成,雖然大聯盟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但他自認沒有刻意去想,在小聯盟期間,他僅是一步一步吸收球隊給的功課,按照教練指示,很高興終於接到升上大聯盟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