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杜哈亞運特別報導》小潘潘一家人 合鑄這面銀牌

2006/12/12 06:00

第1天下雨,第2天起風,第3天大太陽,最後一回合陰晴不定,杜哈亞運高爾夫球場如三溫暖的惡劣天候環境,沒有難倒「小潘」潘政琮,他見識過的,可比杜哈高爾夫俱樂部惡劣得多。

桿弟媽媽 撿球桿給小孩

上個月才滿15歲的小潘,小時候(5歲)跟著在全國高爾夫球場當桿弟的媽媽接觸高爾夫,撿別人丟掉的球桿和遺失的球練習。

認真老爸 求球場供練習

還沒打出成績以前,爸爸潘榮和帶著一對兒子,到處拜託球場讓他們練習,一度在苗栗山區找荒地練習,颳風下雨都沒有改變潘家對高爾夫的堅持。

小潘回憶,很早以前參加比賽,潘爸爸開車,沒有錢住旅館,晚上就睡在車上,車子冷氣壞掉了,沒錢修理,睡覺開窗透氣,就得整晚忍受蚊蟲叮咬。潘榮和曾擔任高中珠算老師,後來在民間企業擔任警衛,現在專職帶著兩個孩子比賽。

潘爸爸身高不高,遺傳到兒子身上,為了讓打球的兒子長得高壯,開球更有威力,潘爸爸曾經到處打聽可以讓小孩「轉骨」的神奇藥草,可以「一眠大一吋」,但用在小潘身上,始終沒有消息,小潘現在身高號稱162公分,是本屆亞運台灣團年紀最小、身材最矮的男子選手。

小潘的哥哥「大潘」潘福強也入選亞運代表隊,但成績遠不如弟弟,他說:「我遺傳到我爺爺的基因,我178公分,弟弟遺傳到阿嬤那邊,所以長不高。」

環境窘迫,身體條件遠不如人,小潘的成績卻持續進步,小潘說:「小時候拿的球桿,幾乎和我一樣高,大概8歲的時候,成績一直沒有突破(大概85桿),常被爸爸打,可能那時候也很皮,常被打哭,後來在打球的動作方面調整,成績才有所突破。」

原本單獨領先,最後只得銀牌,「來之前沒想到會拿獎牌,雖然錯過金牌,得銀牌還算挺開心的,不過這幾天我只發生一次失誤,就賠上金牌,這一課代價非同小可,回去還要努力學習,我知道爸爸一定會問:『為什麼那一洞打成那樣?』幸好現在已經不會被打了。」小潘頑皮的說。

(特派記者王元鴻)


潘爸潘媽︰感謝曾幫過我們的人

〔記者趙新天、張勳騰/台北、苑裡連線報導〕遠在卡達杜哈參加亞運高球賽的潘福強、潘政琮兩兄弟,昨天打完最後1回合比賽,住在苗栗縣苑裡鎮的潘榮和、康月美夫婦,昨天緊盯著電視,全程觀看比賽轉播,心情隨著成績起起伏伏,結果15歲潘政琮獲個人銀牌,兄弟倆都拿到團體銅牌,潘榮和對兒子們的表現十分滿意,但也不忘感謝所有曾幫助過他們的人。

亞運高球賽最後1回合,原本領先的潘政琮在第13洞一桿之失苦吞雙柏忌,最後以1桿之差未能摘金,仍贏得亞運高爾夫銀牌。消息傳出,潘家昨晚道賀電話不斷,潘榮和、康月美夫妻喜悅之情全寫在臉上,潘爸爸頻頻向打電話來的親友說:「謝謝!謝謝大家關心,尤其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關心過我們的朋友。」

18歲的潘福強及15歲的潘政琮,在爸爸潘榮和的指導下,苦練近11年,其間經歷許多辛酸,曾有高壇人士不看好大潘的資質,甚至根本不認為瘦小的小潘會有出頭的一天,但在潘榮和的堅持和大、小潘的努力下,總算開花結果。近幾年潘家兄弟在台灣業餘高壇締造不少佳績,家中也擺滿了他們四處征戰的獎盃及相關比賽的報導。

潘榮和說,兩個兒子能獲選為亞運國手,而且潘政琮還是歷來高爾夫項目年紀最輕的選手,這幾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已達成階段目標,但兩個兒子都還年輕,仍須好好努力,他們必須好好規劃未來,有可能安排赴美接受專業訓練,希望能打出更好的成績。

康月美談到兩個兒子練球的過程,直說:「真的很辛苦!」能獲得銀牌,她已經很滿意了,她不時露出笑容,頻頻說:「兩個兒子真的很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