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隊3戰全敗收場,最後一個打席的胡金龍默默坐在球員席。
(特派記者陳志曲攝)
前天台灣不敵荷蘭,2戰全敗遭淘汰,賽後球員拖著沉重步伐走進休息室,記者會上總教練郭泰源難掩失落;事實上,責任不應由教練團和球員扛,而是台灣棒球界共同承擔。
這一週來赴首爾採訪,觀察到荷蘭和以色列不管練球、比賽,球員有說有笑,心情一派輕鬆,真正享受棒球樂趣;另一頭的台灣隊,球員神情緊繃,鮮有笑顏,全隊似乎背負沉重壓力。
荷蘭、以色列對棒球運動關注度不高,以色列國內甚至沒有經典賽電視轉播,兩隊球員可不受外在因素干擾,在世界大舞台盡情揮灑。
然而,每次台灣隊征戰國際賽都背負國人高度期待,這次經典賽也不例外,球員必須冒著受傷風險,以職業生涯做賭注,為國家爭取榮譽,若表現不佳,還得遭受網友嚴厲批判,有功無賞、弄破要賠,實在太沉重。
站在國際賽舞台,實力騙不了人,敗給荷蘭賽後記者會上,南韓教頭金寅植語重心長,「投打跑守都不如荷蘭,希望我們球員能好好觀察學習對手怎麼樣比賽。」和以、荷這一批美職體系球員相較,台灣球員整體實力同樣有一段差距。
中職、棒協長期惡鬥內耗,體育署無力協調,導致這次經典賽無法組成較完整戰力參賽,第一輪慘遭淘汰。
台灣職棒無論技術水準或硬體設備,差距已和世界各國職棒愈拉愈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實在沒有內耗的本錢,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相關單位坐下來好好談談,化解紛爭,才有向上提升的動能。
(特派記者羅志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