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奧桌球國手選拔賽昨落幕,但這種「一次定生死」的單敗淘汰選拔制度,究竟是如桌協所說符合「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還是像打「柏青哥」一樣賭運氣,仍有討論空間。
事實上,桌協原本在7月就提出「一次性」選拔賽,但不到兩天就被體育署以「尚未核備」為由要求下架。不久後,體育署提出「積分制」,選拔賽成績只佔40%,另外入選成人國手可加20分,獲得18歲及15歲國手選拔賽第一名,及全中運高男組、國男組單打金牌也同樣加20分。
但這項積分制被部分家長認定是為某人量身打造,直接找立委向體育署表達「關心」。現在只要被扣上「選拔不公」罪名就有如驚弓之鳥的體育署,只好要求桌協召開選訓會議,最後全體選訓委員一致通過取消積分制,「以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採單淘汰賽制」。
青奧4年才一次,加上年齡限制,每個運動員一輩子只能參加一次,只用一次選拔賽就決定誰代表台灣出征,真的公平嗎?
以日本為例,日本桌協早在今年3月就公告,由10月份18歲世界排名最佳的球員代表參加亞洲區資格賽;香港則分兩階段徵選,第一階段先依世界排名選出最佳前6名,再取男、女各4人晉級第二階段內部賽,由教練依內部賽名次做為遴選青奧資格賽國手重要參考。兩國作法都比台灣嚴謹、公平。
如果台灣未來所有國際賽選拔都比照這次青奧,用「一次定輸贏」,那桌球選訓委員會也可以解散了,因為已毫無功用。
(記者許明禮)
青奧國手選拔採單敗淘汰制,林昀儒昨在選拔賽連勝4場,順利拿下青奧桌球亞洲區資格賽代表權。(記者許明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