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薇(資料照,四維基金會提供)
台北世大運網球混雙詹詠然棄賽風波,到美網女雙冠軍戰前掀起另一波高潮,她的世大運搭檔謝政鵬在關鍵時刻出手,貼出賽前就料到詹會退賽的「半仙預言」,讓詹謝宿敵大戰推向另一個高峰,在這話題正熱的時候,其實最該全盤檢討的是「錦上添花」的體育政策,才是詹謝大戰的根源。
詹詠然(資料照)
田徑選手獎金資源
從2016年里約奧運謝淑薇臨陣退賽,什麼「為國爭光」,誰誰誰領得比較多,在網路上論戰不休,根據體育署行之有年的補助辦法,網球以賽代訓,以當年度1月和7月的世界排名為基準,國內選手排名最高的,每半年有70萬元補助額度,第2高50萬,第3高30萬,1年最高可達140萬元,遇到特殊狀況還加碼,也就是說,選手出國參加職業賽爭取獎金,只要有單據核銷,排名越高補助越多,參賽開銷全民買單,卻常為這些小錢爭論不休。
運動員收入比較
到WTA網站查詢,國內網壇獎金累計最多的是謝淑薇,生涯累計獎金約1億4000萬台幣,今年至今進帳超過1000萬元。而被網友戲稱「錢詹計畫」的詹詠然,生涯獎金約1億2000萬台幣,拜美網女雙封后之賜,今年已達約2280萬台幣。
職業網球選手賺得多,要球技出眾,而且要夠努力才能達成,令人敬佩,問題就在政府補助,儘管半年70萬、50萬比起他們的獎金微不足道,但理論上接受政府補助,參加國際賽就是一種「拿錢辦事」的交換,類似棒球選手服補充兵役需配合徵召,且得牌還有國光獎金的額外獎勵,所以不管奧運退賽還是世大運棄賽,毀約醜態差不多。
日前一則不起眼的消息,游泳選手「丁妹」丁聖祐自費到澳洲找教練訓練,再看看世大運100公尺金牌楊俊瀚、標槍創下亞洲紀錄的鄭兆村,田徑幾乎沒有賺取職業獎金的機會,乃至於體操金牌李智凱,比起網球的國內、外社會資源豐碩,游泳、體操、田徑被尊為運動基礎,選手只能苦哈哈吃土喝水度日,政府資源要如何分配,兩相對照應該很清楚,不能一味齊頭式平等,還製造紛爭。(記者王元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