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超級籃球聯賽。(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SBL進入第17年仍是半職業的弔詭狀態,籃協對球團沒有強制力,球團也不一定聽命於籃協,架構上一直存在問題,是對或是不對,每個籃球圈的人都有責任,最大原因在於制度不健全,但職籃的定位到底為何?其實聯賽並非為國際賽成績存在,而是要打造一個健全的運動環境,讓基層選手看到籃球夢,打籃球可以賺錢。
台灣的國際賽票房不錯,但我們的職業聯賽未能開花結果,正是因為沒有合理的商業模式,職業聯賽該以營利為目標,把球迷、消費者擺在前面,SBL卻遲遲沒理出一套好的方式,所以球團也沒有認真經營球迷,更遑論出資認養球場,打造主客場,吸引更多人來投資。
至於人才出走和聯賽是否蓬勃發展並沒有太大關聯,現在有不少台灣球員到中國CBA,造成優秀人才被掏空,但借鏡其他國家,其實是相當正常的事,球星會選擇適合的舞台,實力僅次美國的塞爾維亞正是如此,但他們沒有因為人才出走荒廢自己的聯賽。
最重要的是,職業聯賽要能變成成熟的籃球產業,參與的人不只是球員、教練,還要有行銷、公關等,即使球星出走還有新一代的人可以補上,總是會有後起之秀會再站上舞台。
(球評古硯偉口述,吳孟儒整理)
球評古硯偉認為職業聯賽制度須健全,必須把球迷和消費者放在第一位。(古硯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