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周思齊男人窩 好香

2023/01/24 05:30

周思齊的收藏品包羅萬象,堪稱是小型棒球文物館。

■記者林宥辰/專訪  ■記者塗建榮/攝影

中職基本盤 日美職也進寶庫

12年前本報曾專題報導周思齊,身為職棒球星兼球迷,他手邊擁有不少簽名球蒐藏品,當時他對鈴木一朗、秋山幸二,和後來來台的曼尼的簽名球如數家珍。如今,周思齊不僅仍珍藏著這些紀念物,還因興趣使然成為一位棒球史研究者。

比賽秩序冊等文書資料。

周思齊有剪報的習慣,尤其登上體育頭版頭條,更是不漏接。

攻讀史研所論文 寫能高團隊

周思齊征戰職棒多年,除了賽場上屢破紀錄、場外熱心公益,球迷都知道他也是棒球蒐藏家,在自己稱為「男人窩」的小房間內,擺滿各式棒球相關收藏。除了蒐集,近幾年他甚至踏上研究之路,考取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論文主軸專門研究台灣早期的「能高團棒球隊」。

撰寫論文的資料文獻。

談起蒐藏之路,周思齊說:「從很小就開始啦,因為我也是球迷,小時候支持兄弟象。當時我就習慣留著自己打球的用具,或是一些剪報,青棒時期還把秩序冊留起來,讓當時隊友簽名留念。」

除了各種簽名球,周思齊的蒐藏包羅萬象,有些甚至堪稱「文物」。他拿出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紀念棒球套卡,該套卡全台僅3萬組,周思齊不僅手擁3組,若遇到當年的國手前輩,還一一請他們簽名。

王貞治結婚時的照片。

珍藏王貞治球卡 獲本尊簽名

打開另一本相冊,日職傳奇王貞治的簽名球員卡、老照片,周思齊也如數家珍。他透露,2013年王貞治來台時有把握見面機會請前輩簽名。

周思齊的收藏品絕大多數都是中職名將在台灣球界留下的足跡。他說:「光是看他們的生涯成績和影響力,就足以說明他們對球界的貢獻。」

簽名球數量驚人。

【場外的棒球使命 寫史料寫教科書】

周思齊出於興趣,期望能完成一部棒球史料研究,他說:「我現在就已經在做了,若是職棒退役,更會繼續從事研究。」

周思齊所說的「男人窩」,不僅是蒐藏戰利品的地方,近幾年還是他的「研究室」。除了架上陳列著許多簽名球,書櫃上還有滿滿的書刊和文獻,論文方向就是研究台灣早期的能高團棒球隊。他透露,即使在球季間,他也盡量在到球場前,花1小時撰寫論文或整理資料。

聯手許峰賓 研究基礎教育工程

周思齊說,台灣棒球文獻史料,其實多數都屬淺談,但一定必須有人研究,「若真正把台灣棒球的歷史重建起來,才能看到它們的偉大,棒球也才不會只是民族記憶的載體,大家不會只是把贏球的渴望投射在選手身上,那樣太辛苦了。」

除了論文,周思齊日前和中信兄弟二軍跑壘教練許峰賓共同出書,用科普化方式將「跑壘學」寫成教科書。他希望建立基礎的棒球教育工程,而目前該做的研究已經進行,且做不完。

拿起書架上日文寫成的厚厚一本「甲子園100年歷史」,周思齊大嘆:「台灣沒有這樣的文獻很可惜。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研究出這樣一本屬於台灣的棒球百年史。」

【記恩郭源治 球芽基金開花結果】

除了職棒球員身分,即將成為碩士的周思齊一手創立了「台灣球芽棒球發展協會」。自2013年開始發放獎學金,資助家鄉花蓮縣內品學兼優的基層選手,近幾年已有後輩打進職棒,馬傑森成為樂天桃猿主力,陳文杰成了隊友,高聖恩、陳致嘉則是新軍台鋼一員。

周董的蒐藏櫃還沒有太多這些後輩的東西,但馬傑森在2020年選秀會後,曾把當時選秀會上的球帽簽名後送給他。他說:「他願意送,其實我就很感動了。棒球界其實多少有存在學長學弟制,所以傳承很重要,之前那些拿到獎學金的學生,就算沒打職棒,我們也會持續關心,至今應有破千人拿過我們的獎學金。」

除了自己的職棒球衣、球具,周思齊連少棒時期的球具都留下來。他學生時代拿過郭源治獎學金,當時的感恩他還記得。

周思齊透露,自己雖是左投左打,但人生第一個手套卻是左手手套。他解釋:「當時沒有左投專用手套,我只能戴著不合的手套練球。是後來拿到了大郭前輩的獎學金,才買屬於自己的手套。」他把兩個手套都留了下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