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人恐嚇媒體事件,重挫PLG形象。(資料照)
記者王元鴻/新聞分析
P. LEAGUE+「高雄17直播鋼鐵人隊」前領隊陳冠豪在職期間,涉及嚴重侵害新聞自由事件,相關共犯被捕遭起訴後,去年底法院判決出爐,PLG紀律委員會對高雄鋼鐵人處以規章最高200萬元罰款,並要求球隊公開道歉,回應社會對該起受矚目案件的期待,PLG聯盟盼能挽救染黑形象和必須負起的社會責任。
鋼鐵人陳冠豪被控不滿一名女記者報導鋼鐵人幕後資金問題,唆使手下跟蹤女記者並砸車毀損,除名義上的主嫌陳冠豪被通緝中,7名共犯被依妨害秘密、毀損等罪嫌起訴。新北地院日前依竊錄非公開活動等罪,判處7人拘役40日至6個月不等徒刑,有3人因與被害人和解獲得緩刑。
球團施暴威嚇媒體
不能視同一般刑案
法界認為陳冠豪案的量刑尚稱合理,不過被害人是媒體記者,不能以一般社會案件視之。媒體記者因報導而遭到人身迫害、騷擾威脅、司法起訴等恐嚇行動,試圖「殺雞儆猴」,製造寒蟬效應讓媒體噤聲,嚴重侵害新聞自由,在民主法制國家極其嚴重,甚至是國際重大人權事件,當然也重挫PLG的社會形象,聯盟統計這一季票房下滑至少2成。
據體育署的公開資料,國內職業運動團隊皆受惠於「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以PLG為例,上一年度聯盟可受捐贈額度為7000萬元(獲捐贈100萬元)、桃園領航猿獲捐贈9042萬元、新北國王獲4145萬元、夢想家獲2500萬元、攻城獅獲1605萬元,大部分球隊都獲得實質捐贈,PLG各隊經營受惠良多,且各級學校購買PLG比賽門票,還可以獲得運動發展基金補助。
職籃受惠運發條例
需負對等社會責任
職業運動在先進國家皆是健康清新的社會楷模,在台灣比賽使用公有場館、球隊和聯盟享有多重租稅優惠,政府將該有的稅賦收入用來協助職籃發展,也等同減少對一般民眾的公共服務,職籃享用公共資源自有其公益性,以及相對的社會責任,鋼鐵人事件顯然違背一般社會認知,PLG聯盟對鋼鐵人的處置和態度,讓這個聯盟走回台灣社會可以理解、支持的道路上,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