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泰女籃成員楊晴,脫下球衣後轉換跑道,因緣際會演出客語劇《女孩上場2》拍攝,還入圍金鐘獎。(楊晴提供)
記者粘藐云專訪
楊晴拍攝《女孩上場2》,與南韓球員梁智英(右)合影。(楊晴提供)
前國泰女籃成員楊晴在2022年退休後,因緣際會下投入客語劇《女孩上場2》拍攝,接下林彤一角,表現備受好評,並入圍2024年金鐘獎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她感謝這一路以來的際遇,讓她變得更有自信且勇敢,未來要抱持著同樣精神,面對人生各種挑戰。
31歲的楊晴曾於2017年台北世大運擔任台灣女籃隊長,當時率隊奪下銅牌,在國內掀起一股女籃熱潮,而在離開大專賽場後,成為國內女籃霸主國泰人壽的一員。
女籃隊長膝傷 告別球隊
不過,楊晴接連遭遇膝傷手術、車禍,讓她的身體狀態無法跟上球隊訓練和比賽強度,一向自我要求高的她開始自我懷疑,「沒辦法為球隊做出貢獻,情緒也相當低落,才會做出離開球場的決定。」
楊晴坦言,告別最愛的籃球,內心確實有遺憾,她透露,當時包含她的媽媽和教練都不太能理解她的決定,也認為她其實還能繼續打球,「媽媽覺得我只是職業倦怠,但生活在這環境的是我不是她,她不能理解我的痛苦。」
不當球員 媽媽難以接受
卸下球員身份後,楊晴成為國小籃球教練,起初獲得戲劇拍攝的邀約,她抱持著逃避心態,她笑說:「起初一直當沒這回事,也沒有想要嘗試,但後來有人跟我說,『妳就去試試看,又不一定會選上』這句話真的刺激到我,後來才拉著隊友們一起拍影片投入徵選。」
通過海選和數月的表演訓練,楊晴脫穎而出獲得林彤一角,飾演籃球員看似「本色演出」,但楊晴透露,其實下了不少功夫,包含上表演課、體能課、控制身材等,加上角色設定有許多三分球出手動作,過去在場上其實不太投三分球的她也特別加練,還去學了「拉竿」的動作。
擴充技能包 強練客語
除了擴充球場上「技能包」,由於《女孩上場2》是客語劇,對白以客語為主,楊晴花了許多時間學習客語,從聽客語歌開始習慣對話的語調、用詞等,「到後來我已經可以本能地把中文翻成客語。」她自嘲,以前連記籃球戰術都背得很辛苦的人,拍戲卻得背下一整頁的對白,一度背到很崩潰,很慶幸能克服這一切挑戰。
拍攝過程中,和許多知名演員如楊麗音、安心亞、黃騰浩等人對戲,楊晴不諱言,多少有點壓力,「尤其像心亞姐她的氣場很強,但他們人都很好也很有耐心。」對於演員而言很困難的哭戲,楊晴卻能克服,她笑說:「因為我本來就很愛哭,有時候還哭到被導演說要收斂一點!」
角色處境相似 克服哭戲
能夠哭得這麼自然,楊晴認為,主要是林彤的某些際遇和自己很相似,拍攝過程中,她不自覺想到過去打球的時光,「包含離開球隊的那場戲,還有跟媽媽的互動等等,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第一次拍戲能接演這樣的角色。」
《女孩上場2》裡有許多比賽畫面,很多人都以為進球畫面是剪接的,但楊晴透露,拍攝過程中,基本上所有動作都得照劇本走,「該進球的地方,就真的要投進!最多是會補上一些出手或進球的特寫鏡頭,但一切都是來真的。」她提到,曾有過一個比賽鏡頭拍超過15次,讓她「壓力山大」,畢竟全場演員還有擔任場邊觀眾的臨演,大概上百人在等她,好不容易完成後,她也感動落淚。
獲戲劇邀約 入圍金鐘獎
入圍金鐘獎,楊晴表示,真的從未想過這件事,畢竟大家都是專業演員,但能參與這場盛會覺得興奮又榮幸,「我緊張到胃痛,LULU(黃路梓茵)還請助理幫我找止痛藥,我也有機會跟她合照。典禮那天我坐了一整晚,都沒離開位置,這真的是很難得又特別的經驗。」楊晴認為,拍戲的經歷,讓她變得更勇敢、更有自信,同時體驗過去身為運動員無法獲得的生活經驗,收穫很多。
這次拍攝以女籃為主題的戲劇,楊晴期待讓更多人關注女籃,回憶2017年世大運女籃比賽情況,球迷的熱情依舊歷歷在目,她說:「沒有想到會這麼多人,觀眾人數多到可以在小巨蛋內玩波浪舞,進到場內都起雞皮疙瘩了,真的很感動。」她認為,若有較多人關注,這項運動才會受到重視,她期待未來有更多資源投入,讓女籃環境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