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選拔都要調整
〔記者粘藐云/專題報導〕過去被視為台灣奪牌重點項目的跆拳道,近幾年陷入瓶頸,前次在國際賽奪金已是2018年雅加達亞運。針對目前國內發展現況,蘇泰源認為,必須改變舊思維,調整訓練和選訓方式,而非把問題推給電子護具。
台灣在2004年雅典奧運奪下2面金牌,締造史上最佳成績,但近幾年歐美國家投入跆拳道發展,競爭力大幅提升,加上採用電子護具等,出現不同挑戰,進而影響成績。
蘇泰源提到,自跆拳道被納入奧運項目後,越來越多國家投入發展,「針對電子護具,人家下了很多的苦心,但我們還在自豪以前成績有多好,必須跳脫過去的思維,包含訓練、選拔制度等都要調整,跟上潮流。」
另外,蘇泰源提到,去年國際跆拳道積分制度改變,每年積分都會重新計算,接下來也將調整選手的參賽策略,「過去我們會頻繁參賽累積奧運積分,但現在制度調整,會把重心放在訓練,提升水平再藉由出國參賽檢視訓練成果。」
蘇泰源強調,不希望像過去讓選手只是為了衝刺積分而密集出賽,參賽和移地訓練得更有策略和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