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零金教訓 4級培訓體系不容緩

2008/08/23 06:00

體委會主委︰大破大立

〔特派記者梁偉銘/北京報導〕「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我深信台灣體育發展還有希望。」寶島代表團兵敗紫禁城,突破不了長達18年「北京零金」魔咒,更締造1988年漢城奧運後、5屆以來最差戰績,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返國前表示,虛心檢討是當務之急,惟有積極落實基本面,套句線上遊戲常見用語「砍掉重練」,大破大立才能重振國際競爭力。

戴遐齡自5月20日接手體委會,首要任務就是北京奧運,對於前總統阿扁時代高喊「7金大夢」,當初她已不諱言:「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事實上,奧運前夕戴遐齡早把得牌目標下修為「至少兩面獎牌」,項目鎖定跆拳道、射箭、羽球、女網等。對於本屆僅4銅坐收,她則以「不滿意但能接受」形容內心感受,並再三強調,體委會應「拋開過去,放眼未來。」及早為下屆倫敦奧運預做準備,才不會重蹈覆轍。

田徑國手出身的戴遐齡指出,奧運是「高度競技,零和遊戲」,在全球菁英運動員硬碰硬的頂尖舞台上,所謂「差一點點」、「抗壓性較差」、「經驗不足」等國內選手賽後常用說詞,其實都屬「不是理由的理由」。

兵源嚴重不足 缺替代性

戴遐齡表示,接手體委會短短幾個月來,即深感國內培訓體系薄弱,沒有連貫和一致性,以致選手兵源嚴重不足,像本屆跆拳道和棒球都傷兵頻傳,連帶影響戰績士氣,總歸一句就是「缺乏國手替代性」,尤其國外兵多將廣、後備充裕,台灣單靠幾名好手就想突破重圍,無異於緣木求魚。

戴遐齡進一步指出,重建4級培訓體系,是她返國後首要任務,「第一、二級是國小、國中到高中,第三級是大專、替代役、儲備國手,第四級才是菁英選手。」她強調,運動人口結構像金字塔,必須從底層奠基,打好基本功,才能量產奧運選手,也就是她常掛口中的「選、養、成、菁」四部曲。

調整重點項目 言之過早

至於我國該發展或調整的奧運項目,戴遐齡坦承,在檢討報告出爐前,秋後算帳還言之過早。但她也補充,跆拳道、舉重、桌球、射箭、網球等發展多時,仍值得國人繼續投入;至於低迷多時的田徑和游泳,更應從協會本身改革創新,再也沒有本錢輕忽擺爛,戴遐齡說:「這些都是運動的基礎根本,也是綜合運動賽會兵家必爭的金牌大戶,我們就算體型吃虧不如歐美,至少也得在亞洲掙回一席之地。」

戴遐齡於國民黨重掌政權後上任,也是第二任女性主委,對於外界批評奧運失利,她則淡然回應:「政務官就是這樣,我概括承受,也會負起全部責任,一切等回國整理好再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