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體育希望工程2005高峰論壇》為體育政策把脈

2005/08/30 06:00

〔記者徐正揚╱台北報導〕由全國體總、新境界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台灣體育希望工程〡二○○五高峰論壇」,昨天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基金會董事長蘇貞昌表示,經由全國體育產官學界集思廣益,對政府體育政策進行全面檢討後,將提供政府,作為制定政策時的重要參考。

蔡辰威奔走,促成此次盛會

蘇貞昌指出,日前由全國體總會長蔡辰威處得知,體育界正醞釀十萬人連署建言,促使這次高峰論壇的誕生,而透過體壇菁英廣泛交換意見,體育界不用走上街頭「運動」,政策關節一樣可以打通。

蘇貞昌致詞,建議必獲重視

蘇貞昌認為,世界已經形成一個地球村,就算打贏戰爭並沒多大用處,唯有在體育競技獲勝後,於升國旗、演奏國歌、選手敬禮、國人共同感動的那一瞬間,才是真正的永恆,而政府近來對體育議題都很快的回應,這次的高峰論壇成功達到為體育政策把脈之目的,所獲得的建議一定能讓政府把體育做得更好。

蔡辰威則表示,從去年雅典奧運突破零金障礙,到今年世大運創紀錄的六金二銀四銅,顯示台灣的體育實力正持續進步中,而世大運跳馬、女排均為該單項史上第一金,意義更為重大。體育界此時藉由這次高峰論壇,通盤討論台灣的體育環境,找出體育發展的正確方向與可行方法,有助於在北京奧運達成七金的目標。

杜正勝呼籲,早自習不如早運動

教育部長杜正勝在會中公開呼籲,奧運奪金是運動員心智精神臻於最高境界的結果,國人對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看法是錯誤的,體育其實是五育的根本,而教育部推廣體育本就責無旁貸,因此將要求各級學校貫徹「早自習不如早運動」的作法,提倡校園運動風氣。


何卓飛(教育部體育司長)--向下扎根工程 學校體育著手

根據調查,國內學童由於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不足,在齲齒、近視及肥胖比例都逐年攀高,在體育課程方面,各級學校學生上體育課的時間以每週兩節最多,平均佔七十三點三%,有三十七點一%的學生認為體育課時間不足,認為時間足夠者僅佔二十八點二%。

為了推動校園運動風氣,提供運動參與機會,教育部將持續推動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預期在九十七年讓每位學生至少學會一種終身運動技能,各級學校均具有五種運動社團。

另外,體育司將落實海洋立國,培養學生親水性,全力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提升方案,預計在九十七年達到提升學生會游泳比率至五十%,並積極發展學校重點及特色運動,輔導學校成立重點運動團隊。


吳俊哲(行政院體委會參事)--凝聚各界力量 致力體育升級

體育事業範圍廣泛,非行政機關獨力所能完成,各級體育組織功能是否發揮,潛力能否化為充沛活力,與行政機關效率及預算分配息息相關,行政機關與民間體育團體密切合作,體育發展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我國將爭辦二○二○年奧運,體委會也擬定一連串爭取國際性運動會在台舉辦的目標,在爭辦的同時,體育界應深思,國內運動實力是否提升?若未來果真取得國際性重大賽會在台舉辦,而台灣選手運動成績不佳,恐落得「求榮反辱」的下場。

因此,爭取國際大型賽會在台舉辦固然重要,更不能忽略運動實力的提升,這一方面,就得靠行政機關和各運動協會通力合作,凝聚力量,厚植運動實力,才能達成目標。


許樹淵(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理事長)--強化運科效能 穿金戴銀利器

當今世界運動競技的核心,表面上是「獎牌爭奪」,實質上則是「運動科學優勢」的競爭。

前蘇聯是全球第一個發展運動科研的國家,他們從一九五六年墨爾本奧運登上獎牌排行榜第一之後,連續十屆奧運都名列前茅,全拜運科介入訓練所賜,也激起世界各國重視與效法。

目前先進國家如美、俄、德、日、中、澳等國,對運動選手培訓均投入大量科研人力資源,結合訓練輔導,台灣若要在國際體壇爭得一席之地,必須更重視運科的介入。但左營國訓中心目前只有五、六名專職的運科人員,人力明顯不足。

另外,除了亞、奧運及東亞運等大型運動賽會,配合總集訓需求,以任務編組成立運科小組協助訓練外,其他各級賽會集訓並未獲得運科奧援。未來政府應大幅增加運科經費、加速兩岸運科交流。


李天任(大專體育運動總會會長)--興建標準場館 爭辦國際賽事

承辦國際大型賽會對提升士氣、凝聚民心,以及提升全民運動風氣、拓展外交,確實助益良多,也可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以二千年雪梨奧運為例,賽會舉辦期間有十一萬名遊客專程前往雪梨參觀奧運,隔年,澳洲額外增加一百六十萬名旅客,消費超過四十五億美金。

籌辦國際賽會的能力也可視為國力的象徵,因為國際運會賽會所需的基礎建設相當繁雜,包括賽會舉辦(票務、場務及賽務)、後勤支援(交通、住宿、外交及海關)、行銷(宣傳策略、媒體關係、招商)、醫療服務(藥檢及運動傷害)。

若要舉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必須要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場館,場館的建設與管理應該引入民間資源,賽會之舉辦應充分運用運動行銷,提高投資效益與宣傳效果。


鄭志富(台灣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落實志工制度 廣拓運動人口

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後,大型運動賽會活動均仰賴志工協助,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志工人數更超過五萬人,幾占整體工作人力的五成,體育志工的角色愈形重要。

但國內並無體育志工制度,從過去主辦的體育活動或運動賽會經驗來看,志工主要的內容,仍集中在活動推廣及技能指導。

未來應鼓勵大學院校及高中職學生主動參與,並透過課程、社團及實務參與,擴大志工來源,每年培訓各類體育專業志工五千人,並以二%的成長,至二○一○年時儲備三萬名以上的專業志工。

在增加規律運動人口方面,鼓勵國人每天累積三十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每年增加二%規律運動人口,在二○一○年達到二十五%以上國民有規律運動習慣。


高俊雄(台灣運動管理學會理事長)--設置體育基金 有助長遠發展

國內體育發展目標不如預期的原因很多,如果能籌設較具規模的體育發展基金,有助於國內體育長遠穩定發展。

國內體育運動發展經費不足,包括全民運動和競技運動方面都有短缺,造成發展受限,設置體育發展基金,應可稍解經費捉襟見肘的窘況,國外也有很多類似的做法,例如日本在一九九○年設置「運動振興基金」,南韓於一九八九年成立「國民體育振興公團」等。

體育發展基金設置與運作的過程中,有下列好處:一、廣納資源:除了政府預算、規費與運動彩券盈餘之外,能吸引更多民間捐贈。二、多元均衡:體育發展目標多元,偶有失衡,可以及時挹注各體育領域均衡發展。三、掌握機會:體育基金可靈活運用,掌握國際體壇脈動。四、永續發展:體育基金能彌補政府預算不足弱點,協助體育永續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