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世運專題/跨行拚戰 照樣閃閃動人

2009/07/27 06:00
楊憲慈。(資料照,記者黃志源攝)楊憲慈。(資料照,記者黃志源攝)

健力金牌 陳葦綾 沒有白繞路

吳育綸。(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吳育綸。(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去年北京奧運為台灣摘下舉重銅牌的女將陳葦綾,今年角逐世界運動會健力一樣有「金喜」。

北京奧運一鳴驚人的陳葦綾,原本就是健力選手,她認為舉重的技巧性更高,難度、強度更大,才轉戰舉重界,沒想到繞了一圈,還是回到起點,這次她不僅替地主拿下健力女子輕量級金牌,其中蹲舉、硬舉以及總合3破世界紀錄,成為台灣最大的驕傲。

其實陳葦綾在賽前,對今年世運會根本來不及準備:「我沒什麼時間準備健力,大部分還是在練舉重。」前來關心戰況的舉重教練張嘉民,則在場外一派輕鬆地說:「陳葦綾是力量型選手,她的狀況,大家不用擔心。」

陳葦綾果然沒讓大家失望,這一面金牌,讓台灣再次看到這個瘦小女子身上蘊藏的巨大力量,明年廣州亞運,她希望能延續這份驕傲,再讓大家看到不同的「金喜」。(記者龍柏安)

柔術銀牌 李靜怡 帶傷轉行因禍得福

外號「恰恰」的李靜怡,從小就瞞著家人苦練柔道,卻因為高中、大學階段接連傷了雙膝,導致她深陷低潮,戰績也大受影響,始終與國手選拔無緣,更別提出國參賽為台灣爭光。不料因緣際會下接觸類似的柔術,反而意外開啟第二春。高雄世運「恰恰」拖著兩條前十字韌帶都斷過的腿,異軍突起搶下實戰格鬥(對打)女子55公斤以下級銀牌。

這名25歲的高雄大寮在地女將,已是文山高中的柔道助理教練,儘管大器晚成,卻在家鄉父老面前揚眉吐氣,樂得她欲罷不能,往後更想參與柔術賽事,「我因為有柔道底子,改練柔術後進步很快。所謂教學相長,希望這些經驗都能夠運用到教練生涯上。」

(記者梁偉銘)

柔術銀牌 楊憲慈 為果醬吐司跳槽

柔道國手楊憲慈改行出擊,實戰格鬥(對打)女子62公斤以下級連闖兩關,儘管冠軍戰就差最後1個壓制,反而不敵德國好手哈斯琪,世運史上首面柔術銀牌到手,仍令這名原住民悍將相當高興,立志柔術和柔道同步發展,下屆一定要鍍金彌補遺憾。

楊憲慈是台東體中最早訓練出來的奧運精英,因為贏太多金牌而擁有「阿金」綽號。國中時,她因貪吃果醬吐司,而從田徑隊跳槽柔道,為了爭取更多出賽機會,這名黑帶國手又插花改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柔術,結果世運爆冷鍍銀,足令這位爸爸阿美族、媽媽布農族的東部子弟兵深感意外,更期許柔道實力也能跟著提升,一圓已經錯失兩屆的奧運美夢。(記者梁偉銘)

水上救生銅牌 楊金桂 南台灣姑娘不當美人魚

兩屆奧運女將楊金桂不愧為寶島泳壇天后,跨行轉戰世運水上救生賽,照樣連破大會及世界紀錄!

可惜的是,在中國悍將陸瀅及楊潔俏前後夾擊下,這位芳齡22歲的南台灣姑娘難以突圍,終以0.13秒之差,抱憾落居女子200公尺障礙救生銅牌,卻已是我國世運史上首面水上救生獎牌。

楊金桂決賽成績為2分5秒48,這位現任6項國內游泳紀錄保持人,兼職世運是無心插柳。當初寶島現役「蝶后」原本打算投入性質相近的蹼泳,卻因不適應怕受傷,放棄當美人魚。後來聽從教練建議,改練多數游泳選手都會接觸的水上救生。(記者梁偉銘)

司諾克撞球 吳育綸 一鳴驚人

司諾克和花式撞球雖然都是撞球,但兩者從球、球桿到出桿站姿均截然不同。

三度摘下世界青少年花式撞球冠軍的「小霸王」吳育綸,今年3月在撞協徵召下「棄花從司」,只練了5個月,就以3:1逆轉擊敗世界排名20的英國名將瓦登,爆出今年世運會最大冷門,雖然最後只獲第5名,但已讓國內撞壇振奮不已,認為只要好好推廣,台灣絕不是「司諾克沙漠」。

雖然第一次出賽就打敗英國職業名將,但吳育綸對於轉練司諾克仍興趣缺缺,他說:「司諾克太難打,練球又辛苦,還是算了吧!」(記者許明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