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倫敦眼】主場館不花俏 這個奧運有人味

2012/07/27 06:00
倫敦奧運主場館,代表倫敦奧運精神。(特派記者王元鴻攝)倫敦奧運主場館,代表倫敦奧運精神。(特派記者王元鴻攝)

前言:4年一度的奧運盛會即將展開,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主辦,每次奧運都有不同的訴求與視野,倫敦第3次主辦奧運了,英國人用什麼態度準備奧運,想透過奧運表達什麼?本報特別透過特殊鏡頭,製作「倫敦眼」系列專欄,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倫敦奧運。

奧運開幕前夕,工作人員正在開幕主場館進行最後佈置工作。(特派記者王元鴻攝)奧運開幕前夕,工作人員正在開幕主場館進行最後佈置工作。(特派記者王元鴻攝)

倫敦奧運就要開幕了,率先成為全球焦點的地方,就是奧運主場館,通常主場館就是奧運的精神指標,加上奧運開幕典禮,兩者常被用來衡量奧運「成敗」的標準。有趣的是,倫敦奧運主場館建築卻很低調,也許正代表倫敦奧運的精神意涵。

維安不容閃失,連在百貨公司也能看見帶著自動步槍巡邏的警察。(特派記者王元鴻攝)維安不容閃失,連在百貨公司也能看見帶著自動步槍巡邏的警察。(特派記者王元鴻攝)

倫敦奧運主場館沒有響亮的名字,這個造價約5億英鎊(約台幣240億)的主場館,一般都稱為「奧林匹克運動場」(Olympics Stadium),也沒有特殊造型,和上一屆北京奧運的主場館「鳥巢」相較,剛好是兩個極端,頗為有趣的對比。

相鄰的兩屆奧運,難免被拿來相提並論,倫敦已經不再需要透過奧運的硬體建築來「宣揚國威」,甚至建立民族自信心,倫敦這次主要希望藉由奧運的集體意識,改善原本東倫敦貧民窟的環境,大部分預算用在環境改造、交通、學校、住宅等公共基礎設施,幫助當地年輕人就業,要給窮人翻身的機會。

倫敦奧運主場館依國際奧會規範,觀眾席可容納8萬人,不過其中5萬5000個座位可拆除,奧運後成為2萬5000人的足球場地,沒有花俏的設計,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務實」,要永續經營,不要變成尾大不掉的蚊子館。

比起北京奧運,倫敦奧運如同印在牆上的標語:「inspire a generation」,比較有人味。(特派記者王元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