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採訪完曹錦輝,整理錄音資料,再寫成完整專題,是記者9年職業生涯最煎熬的一份稿子。心中反覆思索,他的話值得相信嗎?值得寫嗎?寫稿時屢被思緒中斷,寫了又刪,百感交集,壓力沉重。
2008年底曹風光返台時那番「想改變中華職棒」的高調言論,至今令人難忘。結果他確實改變了中職,卻並非如他所說將環境、體制變得更好,而是讓台灣職棒陷入更糟的第5次假球事件,遺臭萬年。
所以當他奇蹟般重返美國棒壇,受訪時訴說他如何在車禍打雷後受上帝指引重返投手丘,或是他已經不是當年的曹錦輝時,都無法讓人完全信服。只是基於新聞採訪原則,讓受訪者說法據實呈現,信者恆信。
唯一能讓人相信的「真」,就是曹錦輝為了重返球場所做的努力。因為台灣棒壇已沒有他容身之處,為了回到可以讓他打球的地方,僅用5個月的時間填補多年空白,像他說的,像神經病一樣地狠狠訓練自己,意志非常人能及。
結果已證明他的努力不假,他不但如願重返美國棒壇,昨天終於登上大聯盟投手丘飆出94英里速球,甚至拿下暌違10年的大聯盟勝投 。畢竟,上大聯盟的難度有多高,他要做的努力就有多少。
從宏觀的角度看,他替自己的人生選了一條正向的路,不是讓台灣多了一個作奸犯科的敗類,或是下一個登上社會版面的山老鼠。如果他的故事真能如牧師所說,可以激勵到同樣失敗過的人,哪怕只有一個也好,或許就是「曹錦輝」這個人還能發揮的正面價值,以及這篇專訪的真義。(記者倪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