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中心/綜合報導〕投手是否該上場打擊,一直是美國辯論的議題,對台灣球迷來說,沒有指定打擊是永遠的痛,因為建仔就是因為2008年打擊跑壘受傷後,成績從高點跌落至谷底,而44年前的今天,正是美國聯盟通過採用指定打擊制度的日子。
指定打擊的概念早在1906年就被大聯盟3731勝的傳奇教頭麥克(Connie Mack)所提出,但幾乎沒什麼人支持他,直到60年代後期,大聯盟因為又進入死球年代,投手完全宰制打者,指定打擊的想法才又抬頭,並於1969年春訓嘗試導入「指定代打」,但大部分國聯球隊都不理睬。
1973年1月11日,支持指定打擊的運動家老闆芬利(Charlie O. Finley),與其他美聯球隊老闆投票以8:4決定實施3年的指定打擊,洋基隊的布隆貝格(Ron Blomberg)成為史上第一位指定打擊。實施第一年,美聯打擊率果然比國聯還高,也帶動觀眾人數。
由於美聯觀眾增加,國聯也曾在1980年考慮是否跟進,但最後投票以5:4否決指定打擊,紅雀總管更因為贊成而被炒魷魚,從此國聯再也沒有票選過是否採納指定打擊,投手必須上場打擊因而成為國聯的特色。
指定打擊與否各有優缺,但對美聯投手來說,轉換國聯賽場投球可能會有受傷風險,王建民在2008年6月16日對太空人一役,因為跑壘扭傷右腳掌,成為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受傷前戰績54勝20敗、防禦率3.79;受傷後戰績14勝14敗,防禦率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