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龔乃玠/台北報導〕中華職棒今年致力於加快比賽節奏,預定在球場本壘後方加設「投手計時器」,目標是現行5隊主場都能完成架設,讓投手能看見倒數,並提供現場觀眾、雙方休息室直接檢視,落實「20秒規則」的執行。
中職原規定投手在壘上無人時,須在打者進入打擊區後12秒內投球;今年改為投手在持有球開始計時20秒內必須投球,打者須計時開始後10秒內進入打擊區。投打違者先給予警告,再犯各給1壞球和1好球。
過去中職實施「12秒規定」多年,曾有投手在場上被警告,但沒有人被判罰過壞球;今年明定投手持球後計時20秒,且打者要在10秒內進打擊區,若又在球場加裝「計時器」給予壓力,縮減比賽時間的效果值得關注。
中職去年9局比賽平均要打3小時21分鐘,雖然已是近7季最快,跟美國和日本有落差。日職去年9局比賽平均是3小時11分鐘,大聯盟則是3小時10分鐘7秒。中職前次9局比賽平均時間低於3小時20分鐘,得追溯至2014年的3小時16分鐘。
中職目標是5隊主場都能架設,包括統一獅台南球場、中信兄弟洲際球場、富邦悍將新莊球場、味全龍天母球場、樂天桃猿桃園球場,不過在公辦熱身賽中,上述球場僅台南球場安排2場比賽。
直至今日,大聯盟都還沒實施投球時間限制,但去年在小聯盟低階1A測試「15秒投球限制」取得一些成果,比賽時間從3小時2分縮短為2小時41分,足足少了21分,且不只是比賽時間有影響,場上出現更多動態的結果,像是得分和全壘打,三振和保送都減少,增加比賽變化。
「15秒規則」在日本職棒從2009年就實施,跟中職現行「20秒規則」計算方式相同,都是無人上壘、投手持有球開始計算,不過在12年來只有4位投手曾被判罰壞球,包括去年千葉羅德的洋投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