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養宣/台北報導〕桃園雲豹營運長顏行書2010年卸下戰袍後開啟教練生涯,身為前本土教頭,他以現任高層的角度分析台灣職籃土洋教頭失衡問題,認為本土教練最大的劣勢是人數。
顏行書在學生籃球、職業隊都有執教經驗,2023年正式進入管理階層,他提到,外籍教練的優勢,除了觀念更新穎、更能與國際接軌外,在職籃環境教練汰換頻繁的情況下,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數。
雲豹現任總教練為加拿大籍的查爾斯(Charles Dube-Brais),兩位助理教練傑弗瑞(Dosado Jeffrey)、普萊特(Vincent Plante)也都來自加拿大,顏行書表示,球團也很希望找到本土助理教練來跟外籍教練溝通、學習,但真的沒有人選。
顏行書坦言,職業球隊有戰績壓力,因此汰換教練頻繁,外籍教練有較多人選,「對球隊而言,關鍵還是在風險,如果本土教練5連敗後要不要換?沒有進季後賽的球隊可能有8成會換總教練,那台灣到底有幾個總教練可以換?這也是台灣籃球很嚴肅的課題,我們沒有機會跟時間成本培養本土教練。」
顏行書指出,目前在HBL、UBA執教的本土教練有穩定教職,比較難放棄原本的工作來職業球隊當助理教練,加上擔任職籃教練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也讓顏行書苦笑表示,「真的找不到人。」
顏行書表示,中國CBA有不少球隊是以外籍教練輔佐本土總教練,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的借鏡,畢竟本土教練還是更了解本土球員,目前台新戰神也是這樣的模式,但人數還是最大的問題,「本土教練的劣勢就是人數很少,某一隊本土總教練下台後,隔年到另外一隊當總教練的機率很低,雖然戰績跟球員、後面的行政資源都有關係,但總教練常要扛責任,每年要換教練的球隊一定都是後段班,不太可能再找一個上季被換掉的教練。」
台灣職業籃球近年蓬勃發展,本土教練卻出現人才短缺的現象,除教練的培養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在「粥多僧少」之下,或許也必須思考目前環境條件下最合適的隊伍數,整體環境提升、穩定後,才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