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正揚/台北報導〕中職自2010年開始實施自由球員制度,看似是劃時代的變革,但因相關內容參考、甚至比照日職或韓職,致使執行門檻太高,截至去年僅8人行使、2人轉隊,讓這個本應促進球員流動的機制形同虛設。
鄭達鴻(資料照)
中職過去行使FA球員
中職2009年常務理事會議通過自由球員辦法,規定一軍年資滿6年可旅外、滿9年取得自由球員,2010年季後有彭政閔、林智勝、潘威倫、陽建福行使旅外資格,潘威倫因轉隊費過高,沒能成為中職輸出韓職的第一人。
2011年首次有球員符合自由球員資格,但雷聲大雨點小,僅陽建福、彭政閔行使權利,葉君璋、鄭兆行、高建三、張泰山、李風華都沒申請,興農牛率先開出月薪60萬元、3年2160萬元爭取彭政閔,但他與陽建福都選擇續留原隊。
年薪125%高轉隊費作梗
阻礙中職自由球員的最大障礙,一是轉隊補償金,為該球員最後一年薪資總額250%,隔年元月1日起降至125%,二是每隊不得簽超過2名,2015年季後有林智勝、鄭達鴻、陳金鋒3人行使,是今年以前最多,中信兄弟都在2016年元月才簽,且只網羅前兩位。
中職雖於2017年取消兩階段轉隊補償金,改採年薪125%,或年薪75%加1名指定球員,卻連續3年無人申請,今年適逢味全龍第2次擴編選秀,又出現「技術性FA」擴充18人保護名單的操作空間,創下史上新高6人(王鏡銘撤回)申請的怪象。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