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日日shoot》乘風再起或沉淪向下 SBL勿妄自菲薄

2020/12/10 05:30

SBL遲至開打前4天才舉行開季記者會,行銷明顯慢半拍。(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林岳甫/特稿

2003年時任體委會主委林德福拜會國內多支球團,再攜手籃球協會催生SBL,當時成立目的是為給國內球員舞台,期待有一天能建立職籃聯盟。

初衷打造國內球員舞台

如今等了17年,P.LEAGUE+在今年成立,而向來屬「半職業聯賽」的SBL將不再是國內籃壇最高殿堂,可改以培養更多本土好手為優先目標,和P+聯盟共存,也能替國家隊擴大人才庫。

SBL在過去確實培育不少球星,「黃金世代」的林志傑、田壘、曾文鼎、楊敬敏,到中生代的劉錚、周儀翔等,他們除了能力超群外,能有本事到中國CBA聯賽淘金,最關鍵就是在SBL打出名堂。

SBL當年歷經一段輝煌,曾吸引不少球迷進場,在2014-2015年第12季總冠軍戰台啤對璞園激鬥7戰,還是場場爆滿的盛況,只是隨球星外流、行銷不力等因素,短短5年人氣直線下滑。

籃協淪代辦 成轉「職」阻礙

即使SBL不少球員享有高薪,職業也是籃球員,但因籃協屬於辦比賽的單位,唯一能做的就是邀球團前來參戰,聯賽本質完全不符職業聯盟型態,行銷、周邊商品、主客場經營都難以推動,聲勢自然被P+聯盟壓過去。

不過,P+聯盟元年採不設身高限制的雙洋將,本土球員能否獲得發揮空間需觀察,而SBL限各隊1名洋將,且高度不能逾203公分,並將每隊例行賽增加至40場,使各隊本土球員有發揮空間並藉由比賽增加經驗。

兩聯盟應共組育才大平台

P+聯盟成立鐵定對SBL的人氣再次造成衝擊,但SBL不用自甘墮落,能續以培養本土球員為出發點,球員未來能打出身手,同樣能挑戰P+聯盟或旅外,不只能獲高度關注,也有高強度競爭,兩聯盟共存一同建立更大的國家隊人才庫,於國際賽力拚佳績,對台灣籃壇才有真正的幫助。

相關報導:

自由日日shoot》SBL行銷太落漆 別怪球迷不買單

自由日日shoot》乘風再起或沉淪向下 SBL勿妄自菲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