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世運小常識》運動攀登賽 項目分3類

2009/06/25 06:00

運動攀登很像電影「蜘蛛人」,飛天遁地無所不能。最早40年代從前蘇聯開始,直到冷戰結束,才在西方國家推廣開來。1983年法國發明了由玻璃纖維、砂石及樹脂合成物製成的可移動式岩塊,也奠定人工攀岩場基礎,之後義大利杜林與法國里昂等地舉辦比賽廣獲好評,這項新興運動很快風行歐洲以至於全球。

目前運動攀登,大致可分為先鋒賽(Lead)、速度賽(Speed)、及抱石賽(Bouldering)等3種。選手賽前不得觀看攀爬路線及對手攀爬過程,出賽時只能倚靠雙手或雙腳,進而完成騰挪、竄越或引體等動作,過程緊張刺激。

先鋒賽由原本難度賽演變而來,考驗選手的攀登技術和肌耐力,必須在兩名確保員的確保下完成指定路線。比賽路線設計需在至少12公尺高的人工岩壁上,路線長度至少15公尺、寬度至少3公尺。

速度賽的難度,比先鋒賽簡單些。選手同樣拚速度和爆發力,只是比賽時得攀登兩條同樣高度的不同路線,以平均成績作為決勝標準,路線設於12至20公尺的人工岩壁上。

抱石賽1998年才成為國際攀岩比賽項目,與原本難度賽類似,但路線長度較短,而且岩點距離較遠,選手常得用跳躍方式抓點,對於體能和肌耐力要求極高。

抱石賽的難題,通常設在垂直高度4.5公尺以下岩壁,選手必須在不經確保情況下,嘗試以最少次數來化解裁判安排的難關。(記者梁偉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