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伸黑手 1995年遴選做掉高市

2010/03/23 06:00

台灣去年成功舉辦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兩場國際大型綜合運動賽會後,乘勝追擊,由台北市、台北縣出馬爭辦規模更大的亞運,只是在充滿濃濃政治味的亞奧理事會,台灣要拿下亞運主辦權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台灣在以「中華台北」名稱重返國際體壇後,1990年首次由台北市出馬爭取1998年亞運主辦權。但當時台灣缺乏申辦大型運動會經驗,只憑著一座場館模型就一頭熱地投入爭辦行列,最後雖敗給泰國曼谷,但在沒有拉票情況下,竟獲得10票,讓國內人士認為爭辦亞運並不如想像中困難。

1995年,台灣捲土重來,改由在「南北戰爭」勝出的高雄市爭辦2002年亞運,當時只有高雄市和南韓釜山角逐,氣勢上高雄市占上風,中國見苗頭不對,運作當時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出面干預。

薩馬蘭奇在投票前夕逐一約談亞奧會執委,隔天情勢果然大逆轉,亞奧會違反無記名投票原則,改採舉手表決,許多原本支持高雄的國家臨時變節,飽受打壓的台灣代表團,最後舉著「強烈抗議」白布條含恨離開南韓。

亞運主辦城市遴選機制雖然和奧運相同,但在執行面,只要碰到中國就轉彎,經常用「協調」方式產生,今年底要主辦亞運的廣州當年就是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輕鬆拿到主辦權。

(記者許明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