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足球喊口號 政策未落實

2014/07/15 06:00
2002年塞內加爾國家足球隊訪台進行表演。(資料照)2002年塞內加爾國家足球隊訪台進行表演。(資料照)

記者許明禮/特稿

從陳水扁總統主政的「台灣足球年」,到馬英九的「大足球計畫」,這10多年來,只要碰到世界盃足球賽舉辦年,政府照慣例都會喊出響亮的口號,把過時的計畫拿出來抄抄改改,編個預算花掉,搞得台灣足球越來越抬不起頭。

現實很殘酷,台灣男子足球的世界排名從2006年最佳的144名,一路向下探底,7月最新排名已掉到176名,前進世界盃還是看不到一絲絲希望。

2002年世界盃在鄰近的日、南韓舉行,台灣掀起一股空前足球熱,當時總統陳水扁宣布這年是「台灣足球年」,並誓言要在2006年讓台灣踢進全球百名內。2006年世界盃時阿扁總統又提出新構想,要派20名不滿10歲的學童,每年補助每人1萬美元,到「足球王國」巴西取經10年,到2018年台灣應可踢進世界盃32強。

這個構想並未付諸實行,台灣就再次政黨輪替。有了阿扁總統前車之鑑,馬政府上台後就對台灣足球沒什麼願景,反正什麼都不做。

上屆南非世界盃,馬總統不免應景要談足球,自稱「愛踢足球」、「高中曾擔任足球後衛」,教育部不得不端出為期4年的「大足球中程計畫」,計畫的總目標不再談世界排名、踢進世界盃,而是虛無縹緲的「廣植足球人口、提升技術水準、厚植國家競技水準。」結果世界排名又退到更多。

今年體育署再推出換湯不換藥的「足球中程計畫」,唯一不同的是,競技目標改打「女足牌」,要在2019年踢進世界排名25名內,但對於全球關注的男足依然保持沉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