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聿偉/專題報導〕頂尖職業球員從小就專注於術科,生活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在球場,但退役後仍有不少球員重返杏壇,更有人一舉攻讀博士。昔日職棒「二代象」的主力二壘手馮勝賢,前達欣當家射手,有「中距離教科書」之稱的許智超,不約而同於今年拿到博士學位,馮勝賢更是職棒選手的第一人,《自由體育》也專訪博士國手,了解他們如何從運動明星,轉換跑道,踏入最高領域的學術殿堂。
現任中華職棒大聯盟秘書長、飛鏢協會會長「老邦」馮勝賢,在2007年卸下球員身分後,決定至國立體育大學攻取博士學位,未料前4年考試都落榜,最後花了10年才於今年拿到博士學位。
老邦有感而發,「拿到博士的那一刻,比贏得總冠軍還雀躍,職棒球季年復一年,每個球季都是新的開始;但博士學歷如同十年磨一劍,當你完成了,這個頭銜將一輩子跟隨你;而我也完成了對母親和自我的承諾。」
馮勝賢為早產兒,出生後雙腳膝蓋內彎,必須靠枴杖和輔助器才能行走,直到5歲才完成矯正,並靠著加倍的努力,踏上職棒圈。深知行動不便與早產兒的辛苦,退役後便積極到校園巡迴演講,希望用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連博士論文的題目都未選擇熟悉的棒球,而是針對早產兒進行研究,是高難度自我挑戰。
馮勝賢未靠體育加分考進博士班,也與一般生一同學習,課業壓力繁重,他表示,「博士班初期還在義大擔任教練,常要搭夜車趕回台北上課;之後與義大合約到期,當時沒工作,也沒有多餘的資金,整整寄宿在朋友家一年,體會寒窗苦讀的辛勞。」
為了讀大量的英文文獻和發表,馮勝賢特地聘請外籍家教,但仍吃足苦頭,「博士班規定4次論文發表中有一次必須全英文,當時為了準備到南韓的研討會,花了超過三個月,幾乎用死背的方式才通過;學術英文跟一般的對話大不同,過程中壓力很大,且數度萌生放棄念頭,但協同指導教授張育愷不斷鼓勵我,才撐過最艱難的時期。」
10年苦讀總算一圓博士夢,馮勝賢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擁有職棒資歷的博士。他認為,人生在每一個領域都會遇到挫折。在1999年攸關奧運參賽權的亞錦賽,因漏接導致台灣隊輸球,也成為全民公敵,但沉澱心情後,繼續苦練守備,再重新贏得球迷的信任;念博士也一樣,經歷無數次的挫折,跌倒後再站起來,最終才能品嘗到成功的果實。
相關閱讀:
博士運動員專題》籃壇傳奇博士不是鄭志龍!東方介德帶國家隊還能苦讀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