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陳全壽依約請辭 獲慰留

2006/12/19 06:00

〔記者梁偉銘/台北報導〕杜哈亞運未達奪金目標,體委會主委陳全壽已口頭請辭,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暫予慰留,待爭取世界大學運動會主辦權後再議,而陳全壽的去留問題,預計本月20日行政院會報後才明朗。

昨天蘇揆宴請我國亞運代表團餐會,陳全壽罕見地婉拒上台致辭,引發外界敏感聯想。身為全國體育部門最高主管,陳全壽坦承亞運未達當初設定目標,他必須扛起責任,並已向蘇貞昌表達辭意,但他對「奧運7金」信心滿滿,將把後續訓練規劃交接,才離開體委會。

「亞運只得9金,我非常不滿意。」亞運前夕陳全壽曾公開表示,拿不到15金就下台。如今兵敗杜哈,尤其保齡球、舉重、體操、射箭、射擊、高爾夫等重點項目,開高走低、不如預期,因此他只得表態,自拔烏紗帽以謝國人。

儘管此次9面亞運金牌中,僅有跆拳道和棒球是奧運正式項目,進軍奧運值得憂心,陳全壽仍認為,此行競技項目中,田徑取得3面獎牌,「選手能在鉛球賽事丟出近20公尺佳績,非常值得肯定。」加上球類團隊也有進步,顯示2008北京奧運大有可為,畢竟射箭、跆拳道、舉重的亞運好手都具奧運水準,汲取教訓、必有成長。

蘇揆︰申辦世大運後再議

蘇貞昌院長則表示,明年1月16日就要申辦2011年世大運,希望陳全壽能在最後關頭穩住局面、全力爭取。對於體委會主委請辭一事,蘇揆也四兩撥千斤回應:「要看完整個報告再談,現階段不適合討論這個問題。」

陳全壽還未去職,各路有意取而代之的人馬已經就位,依當前消息評估,現任副主委陳雨鑫最積極,此外,全國體總會長兼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飛躍羚羊」紀政、前新竹縣長林光華等人,也都具競爭意願。

〔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我國杜哈亞運代表團成績不如預期,但陳水扁總統昨在接見代表團時指出,大家「難過只要一下子就好」,只要用心檢討、努力再學習,沒有克服不了的比賽,就像中華棒球隊力拚到第九局,最後靠致勝的一擊逆轉,拚到最後、永不放棄,這就是台灣精神的真正展現。

總統強調,行政院已核定體委會研訂「挑戰2008黃金計畫」,編列44.5億元,以支應辦理「挑戰2008黃金計畫」及「國家運動園區興設計畫」費用,總經費較去年成長65%,相信將產生實質的鼓舞作用。


兵敗杜哈 輸在態度偏差

只得到9面金牌、愧對國人期望的亞運代表團,昨天依舊興高采烈地出席體委會舉辦的歡迎餐會,偌大的喜來登飯店大廳裡,觥籌交錯、人聲鼎沸,只見大多數官員、教練、選手忙著拍照、應酬,從他們堆滿笑容的臉上,看不出「兵敗杜哈」的難過,甚至成績奇差的選手也是愉悅依舊,連一絲惆悵的表情也沒有。

這是台灣體壇的奇景,也是台灣體育界「繼續沉淪」的具體表徵。

體委會主委陳全壽承諾本屆亞運至少拿下15面金牌,並且上看20金,如今只落得區區9金,以致各方討伐聲浪不斷,看來「鞠躬下台」是眼前陳全壽最漂亮的終結方式,也免得繼續承受周邊逼退的無情壓力。然而,主委換人就能解決台灣體育界的沉淪嗎?難道體委會主委換得還不夠快?台灣體育發展的問題很多,但最重要的除了「用人不當」之外,「用心不足」也是關鍵所在。

已故的高爾夫名將史都華說︰「不良的態度比不良的揮桿更糟。」體委會肩負領導全國體育發展的重任,理當以最專業的態度,廣納最專精的人才,培植最有實力的選手,進軍各項國際大賽,讓台灣在全世界發光。不過,體委會僅首任主委趙麗雲「態度」正確,在她的領導下,1998曼谷亞運贏得破紀錄的19面金牌,從此風光不再。

最近幾年,體委會主委和政務副主委如此重要的職位,竟然成為「邀功比賽」和「爭寵比賽」的優勝獎品,幸運獲獎而享受高官厚祿者,總是有如流星般從天而降,完全不需要專業,也不必經過歷練,老少咸宜。這種偏差的從政態度,造成體委會的施政錯誤和功能萎縮,以及國際比賽成績的低落。

亞運慘敗只是體委會領導無方、欲振乏力的反射而已。「如果要欣賞彩虹,就必須忍受雨滴。」體委會若想落實體育發展、提升運動實力,就必須捨棄「色彩取向」的用人標準,以「品德」和「專業」為準繩,拔擢真正夠資格的人才,以專注的態度來領導體育界,「兵敗杜哈」的恥辱才不會重演。

(記者劉玉峰)


教練敘獎 掀起分配大戰

杜哈亞運閉幕,台灣的亞運「會外賽」隨之登場,這一部體委會精心籌備的亞運會外賽,純粹用來逗弄人性,赤裸裸的春宮戲。不過,嚴格來說,杜哈亞運會外賽只是前戲,高潮還在後頭。

杜哈亞運大軍開赴杜哈之際,體委會公佈最新的國光獎章獎金給獎辦法:恢復有功教練獎章和獎金,獎金額度比照選手,金牌可得300萬、銀牌150萬、銅牌90萬,團體球類項目加成1.5倍,體委會的目的是激勵士氣,也是體委會執行預算最擅長的手段。

國光獎章獎金設置以來,教練獎金迭生爭議,立法院在2002年決議取消教練國光獎金,獎金取消後,有很多正面意義,最重要的,教練不再擁兵自重,競技訓練漸入正軌,教練投入訓練的價值觀,銅臭味少了。

最簡單的例子,2004年奧運沒有教練獎金,熟悉教練與獎金關係的體委會官員說:「如果當年教練有獎金,栽培黃志雄的教練,不會同意黃志雄放棄最有把握的第1量級,把機會讓給朱木炎,自己改打第2量級,當年陳詩欣的父親,也不會放棄加入教練團的機會。」

現任主委陳全壽上任以來,先前已經2度調高國光獎金,雅典奧運前將金牌獎金從1000萬調高到1200萬,亞運金牌獎金從200萬調高到300萬,各獎皆有提升,接著又在杜哈亞運前,順著民代建議,恢復教練獎金,很顯然,現階段體育政策希望「鈔票換獎牌」。

台灣是世界上極少數發給選手和教練高額獎金的國家,提高獎金的結果,選手、教練幾乎都抱著「為錢而戰」的心態,杜哈比賽現場,一名打進決賽的球員,忘我地繞場大喊:「150萬!150萬!」讓其他國家媒體瞠目結舌。

教練和選手辛苦付出,理應得到合理報酬和就業照顧,但長期高獎金制度,已經嚴重扭曲人性光明面。杜哈亞運教練獎金突然恢復,奪牌之後的「獎金分配大戰」,已經悄然上演,而且只會越演越烈。

亞運教練獎金分配吵吵嚷嚷,只是一次性爭議也罷,實際上卻影響深遠,一名知名射箭教練大嘆:「雅典奧運如果教練有獎金,教練團應該是長袖善舞、與協會關係密切的資深教練把持,與專業無關,但這卻是未來可預見的情況。」

如果賽後教練獎金分配爭議是亞運的「會外賽」,那麼面對北京奧運,教練卡位必然來一場「會前賽」!

(記者王元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