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世運會開幕 絢麗嘉年華

2005/07/16 06:00

〔特派記者劉玉峰╱德國杜易斯堡報導〕世運會昨天的開幕典禮噱頭十足,以工業立國的德國,充分表現在音樂藝術方面的長才,整個開幕典禮有如「演唱會」與「嘉年華會」的結合,聲光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杜易斯堡的人口只有四十五萬,全市最大的MSV體育場,昨天卻擠進七萬人,其中大多是盛裝而來的當地民眾,他們在陽光下,耐心排隊等候進場,儘管曬得面紅耳赤,依舊不以為苦,談笑自若,足以看出德國人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與尊重。

開幕表演節目完全由志工擔任,無論是活潑熱情的啦啦隊、表演充滿日耳曼風情的傳統舞蹈,或是出神入化的特技體操,每個節目都經過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表演者更是專注而專業,毫無冷場,若非官員致詞過於冗長,開幕典禮可說是幾近完美。

如果拿去年雅典奧運開幕典禮作比較,本屆世運會著重人文藝術,雅典奧運則是科技與歷史的發揚,兩者各擅勝場,但本屆世運會開幕典禮,更貼近選手和觀眾。

世運會的比賽項目和奧運完全不同,因此開幕典禮以「休閒風」為主,氣氛也相對輕鬆許多,選手繞場時,各隊幾乎都是談笑風生,互相拍照留念,毫無隊形可言,紐西蘭代表團甚至穿著花襯衫和夾腳拖鞋進場,彷彿正在往海邊度假的路上。

台灣代表團穿著全套運動服入場,算是相當體面的一群。台灣代表團的規模,也僅次於地主德國,讓各國媒體相當訝異。

經過兩個小時目不暇給的表演節目,開幕典禮在三位演唱家高亢激越的「Imagine」歌聲中到達高潮,但是,最後一個音符還未完全落下,場內、場外無數的五彩焰火同時迸放,亮麗躍動的雷射燈光直奔夜空。

當最後一陣隆隆巨響劃破天際,猛抬頭,全場已是煙霧瀰漫,迷濛中,不計其數的綵帶、彩紙如雨點般落下,灑滿每位選手和觀眾的身上,讓所有人都帶著驚喜與滿足離去。

考察團 德到什麼?

為了辦好下屆世運會,高雄市政府史無前例地派遣各局處官員分批前來德國,觀摩本屆世運的舉辦情形,另邀請學者專家一同考察,企圖心十足。體委會副主委朱壽騫和中華奧會主席黃大洲夫婦,也率領兩會十四人共襄盛舉。

然而,這些官員和學者專家,似乎並未深入基層,沒有實地瞭解籌備工作的細部環節,這樣的考察對於主辦下屆世運,應該沒有太大的助益。

舉例來說,昨天官員學者考察選手餐廳,有人認為菜色單調,也有台灣選手反映,只有馬鈴薯與麵條,沒有炒菜和米飯。因此,就有人主張,下屆世運一定要充分供應台式飲食,殊不知對大多數歐洲選手而言,生菜、馬鈴薯才是他們的主食。

考察團應該多對國外選手進行訪談,一方面聽取他們的意見,才能在餐飲方面投其所好、賓主盡歡,另一方面還可以藉機行銷高雄世運會,營造台灣友善、效率的形象。

可惜的是,自有考察團以來,台灣官員與所謂的學者專家,從來沒有與外國選手廣泛接觸,「走馬看花」算是正常,做做筆記、拍些照片,已經是「善盡職責」。至於肯下工夫學習對方優點、發現己方不足,真正盡到考察責任、無「浪費公帑」之嫌者,實在屈指可數。

這就是為何台灣舉辦大型賽會,總是「臨陣磨槍」居多,只要比賽完成就好,只要拿「大家都盡力了」、「美好的仗已經打完」這些囈語胡亂搪塞一下,事情就過去了。接著,記功的記功、升官的升官,台灣主辦運動賽會的能力,就這樣只能停留在「似有若無」的階段。辦不好又怎樣?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特派記者劉玉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