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給撞球選手留下來的理由

2011/04/22 06:00
「泰山神童」吳珈慶轉籍風波持續延燒,其中也凸顯台灣撞球環境的問題,吳珈慶的選擇正確與否值得觀察。(資料照)「泰山神童」吳珈慶轉籍風波持續延燒,其中也凸顯台灣撞球環境的問題,吳珈慶的選擇正確與否值得觀察。(資料照)

世界冠軍吳珈慶選擇出走,37歲老將傅哲偉覺得很合理,他說:「換成其他選手,應該也會做同樣的選擇。」一語道盡台灣撞球選手目前面臨的困境。

10多年前台灣撞球熱

球員開球館、賺職撞獎金

十多年前,台灣撞球好手在曼谷亞運摘下3金,「冷面殺手」趙豐邦奪下世界冠軍,台灣撞球氣勢達到顛峰,撞球館如雨後春筍,排隊打球的人絡繹不絕,當時的球場是「開一家、賺一家」。很多撞球選手都有自己的球館,或是擔任駐場教練,加上「打網子」風氣盛行,比賽獎金並不是選手主要收入。

緯來體育台在1997年趕搭這股撞球熱,推出男子職撞大賽,並每年支付1000萬元權利金給撞協,做為職業排名賽及職撞大賽獎金,錢雖然不算多,但在後來撞球館一家一家關門,球員生計沒有著落之際,靠著比賽獎金還是能養活不少職業球員。

2年前,體委會推出「撞球振興計畫」,台灣撞球在2009年國際賽卻一冠難求,不見成效。在體委會決定振興撞球之前,台灣撞球在國際賽仍相當具競爭力,並席捲當時的亞洲9號球巡迴賽,吳珈慶也剛奪下世界10號球亞軍。

2009年初,吳珈慶傳出轉籍新加坡,體委會宣布以一年1000萬元振興國內撞球,將男子職撞大賽年度總冠軍賽冠軍獎金從原來的40萬元提升為100萬元。

體委會挹注獎金,緯來因金融風暴將轉播權利金砍400萬元,只剩一年600萬元,當然,這筆錢被砍後也跟「犀利人妻」女主角最後的選擇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振興計畫推2年喊卡

花式撞球王國招牌不保

去年因適逢亞運年,撞球向來是我國亞運主要金庫,體委會續辦,再振興一年,並將男、女職撞大賽年度總冠軍賽首獎雙雙提升至100萬元,但這是絕響。

下屆仁川亞運未將撞球列入競賽項目,彷彿就沒有利用價值,振興計畫喊卡,撞球運動立刻陷入冰原。今年男子職撞大賽仍安排三站例行賽及年度總冠軍戰,但單站冠軍獎金只有10萬元,總冠軍30萬元,就算全部4座冠軍,全年也才60萬元,如何養家活口?更何況如果一人全包,那其他幾十名職業選手豈不是要喝西北風。

雖然今年國際賽不少,冠軍也高達3、4萬美元之譜,但國際賽競爭激烈,要奪冠談何容易,扣除機票、住宿,進帳有限,打不好還有賠錢風險。

台灣選手出國比賽須自費不說,吳珈慶當年拿下兩座世界冠軍,竟然找不到贊助商,這樣的打球環境,選手如果不選擇出走,就只能選擇離開撞球另謀生路,台灣「花式撞球王國」的招牌也可以拆下來了。(記者許明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