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龔乃玠/專題報導
前言:原住民天生的強大運動能力,讓他們在台灣國球打拚如魚得水,從中職早期的陳義信、王光輝,到張泰山、林智勝,以及旅外的曹錦輝、陽岱鋼和林子偉都是名利雙收代表人物。
台灣職棒球員近50%是原住民,又有30%來自花東,許多原住民小將從小就立定成為職棒球星的志向,東部球員自小遠征西部只為職棒夢,也經常引爆西部三級球隊挖角搶人大戰。尤其,不少中低收入戶的部落小孩,都想著藉由棒球改善家庭經濟、翻轉人生,就以中職薪資排行榜或每年選秀新人簽約金排名,原住民球員都有絕對優勢。儘管如此,黃衫軍薪一哥張志豪仍不忘叮嚀小球員,「不要放棄學業,不要像我只能靠棒球賺錢。」
兄弟薪一哥 叮嚀勿放棄學業
張志豪今年季後行使自由球員權利,最終中信兄弟和他簽下3年複數年約,平均月薪75萬,總額2880萬,躍居為黃衫軍薪一哥。即便有個成功的職棒生涯,他回鄉都會叮嚀小球員,「不要放棄學業,不要像我只能靠棒球賺錢。」
張志豪和許多少棒球員一樣,以前只是打興趣,但仍有個契機,「舅舅泰山在味全時,很多親戚去他們家聚會,你會看到他有球星的架式,看到他幫助家人,我也想跟他一樣。」
青棒時,張志豪下定決心靠棒球賺錢,先效力合庫,並在職棒艱困的年代加入兄弟象,簽約金300萬元,馬上幫辛苦的父親買車。
張志豪表示,老家東河鄉距離市區有點遠,騎機車要花1個小時,有時他受傷,父親就會騎車載他,日曬雨淋,來回次數數不清,「人要懂得感恩,思考要不要打職棒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爸媽。」
張志豪認為,以前他的年代,沒有周思齊現在提倡的球芽基金,灌輸球員會打球也要會讀書的觀念,他常鼓勵小朋友,很多職棒球員都在讀書,有助於思考,像周思齊和高志綱會動腦袋,在球場上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