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照敦/新聞分析
中職熱潮持續加溫,球隊計劃性擴增、工作(打球)機會變多,後勢可期。但相對地,連續2年季後平均都釋出40人,職棒失業率也不斷飆升。雖然從市場分析,這是正常的供需現象,然而越來越多25歲以下的球員,恐將提前中止棒球生涯,台灣棒壇不可輕忽此現象。
連2年釋出潮 逾半不到30歲
中職自從2009年最後一次簽賭案後,隨著相關懲罰配套防賭措施奏效,整體環境止跌回升,逐漸成為年輕球員職場生涯首選,近年更多高中畢業球員直奔選秀擂台。
從實際數據來看,從2015年至今年季後,已累計19名中職球員年資撐不到3年就被KO,很多人20出頭就失業,職棒沒來得及闖出名號,想退回業餘又苦無一席之地,一夕間,從人人爭搶的新彗星,淪為沒人要的「棒壇人球」,年紀輕輕就走在進退維谷的棒球十字路口。
職棒球團有經營現實考量,名額編制固定,不可能無量增兵,每年季中選秀挑一票進來,季後當然就要清出一堆,只是隨著球隊競爭激烈,球團耐心有限,加速新陳代謝,等不及大隻雞慢啼,很多羽翼未豐的年輕小雞提前夭折。
業餘限收3人 棒壇人才活路難尋
台灣棒壇正在往好的趨勢發展,球員從小就立志挑戰最高殿堂,職棒供給源源不絕,從2013年開放高中球員打中職後,每年應屆高中球員人數都翻新,然而職棒擴軍火車頭走得慢,不但很難擠上列車,現在還半途被迫跳車。
中職、棒協和體育署應攜手共商理出一條道路,從增加職棒和業餘隊,找出供需平衡作法,讓頂尖球員在職棒發光發熱,業餘棒壇也改善待遇留人,雙軌並行,台灣棒球人才實力分級,才能適得其所。否則未來幾年,「棒壇人球」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