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運動傷害也是一種慢性病 退化現象治療新趨勢

2023/04/21 11:47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教授(左)。(資料照,記者王元鴻攝)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 葉文凌教授

運動傷害是典型的文明病,只有在發達國家才足以成為議題。運動傷害,泛指因運動間接或直接影響,造成結構性或機能性障礙。有別於傳統定義,因運動造成之傷害,此定義更廣泛的界定現代運動傷害治療之範疇。

運動傷害可分為急性傷害與慢性傷害。前者主要是結構性問題。而後者除結構性問題外,更多的是功能性障礙。比例上約為三比七。可以說功能性問題遠比結構性問題多。雖然有學者說慢性傷害是等於過度使用症候群,但還是存有疑問。

運動傷害治療顯然是需要團體治療。而且需要更多基礎醫學知識。以肌腱為例,早期總覺得疼痛即代表發炎,所以叫"肌腱炎"。但隨著基礎醫學之進步,現在已經了解,發炎反應真的很少,反而是"退化現象"十分普遍。這樣的認知已經大幅改變治療模式。既然不是發炎,那麼長期來使用的NSAID(非類固醇消炎藥)已經失去治療的立論基礎。反而該走向如何預防退化及促進癒合。而外科治療也更走向微創關節鏡手術,只是這樣的領域是十分陌生的。仍然需要時間來精進。而團體治療需要更多運動界的專業人士介入。目前已經有雛型,但距離全面啟動仍有遙遠的距離。

而在促進癒合的領域裏,相關的方式正在飛躣式的進步。由早期只會毒死細胞的類固醇治療,慢慢進展到"雞尾酒療法"的PRP,即自體高濃度血小板。或模糊的"增生治療"。此階段其實仍無法控制癒合的精準度。尤其是"生長因子"的種類及濃度,均不能控制。現在更多生物材料已經引進,且仍不斷推陳出新,主要在提供癒合過程中,各種細胞可以生存且發展之處所。有人工合成者,有自己身體者,也有來自他人者(如羊膜,絨毛膜等)。隨著再生二法草案通過,相信可以有更快速的成長,尤其是幹細胞之引入。

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應該是重新恢復正常組的解剖構造或者是功能之運作。因為幹細胞不會乖乖聽話,沒有適當的環境和方法,不會成為目標細胞,而細胞必須要變成組織,再進一步成為器官。如此才有機會獲得正常功能,這是一條長路,但也一定要走下去且克服的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