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金牌成色不足 是警訊

2005/11/08 06:00

第四屆澳門東亞運落幕,台灣代表團雖然締造十二面金牌的歷史新高,比上屆多了一倍,但持平而論,仍靠非奧運項目打天下,金牌成色不足,整體競技實力仍不見提升,明年多哈亞運前途堪憂。

仔細分析,台灣這次在軟網、網球就席捲七面金牌,其中軟網只有台灣、日本和南韓三個國家在玩,並非奧運項目,網球則拜各國派出二、三軍所賜,台灣以強凌弱,勝之不武,獲得兩金的空手道也還未被列為奧運項目。

這次東亞運,台灣被外國媒體譏為靠「第三產業」奪金,實在一針見血。事實上,台灣選手人數和中國、日本、南韓相去不遠,但金牌數卻是天差地遠,中國狂奪一百二十七 面金牌、日本四十六金、南韓三十二金,都讓台灣望塵莫及。

台灣近幾屆亞運、東亞運金牌數無法突破,和田徑、游泳和體操等三大主流項目全面棄守有絕對關連,以這次東亞運為例,中國在田徑項目就吸走二十六面金牌、日本也有十六金進帳,南韓田徑水準雖略走下坡,但這次也摘下三金,唯獨台灣一金難求。

游泳及跳水項目,中國更鯨吞四十一金、日本九金,台灣只有楊金桂奪下一面銅牌。

田徑、游泳不但是大型運動會的「大金庫」,也是衡量各國競技實力的主要指標,但體委會卻昧於這項事實,不斷陷入「金牌迷思」,不管冷門、熱門運動項目,只要能奪金就是好項目。

政府長期漠視主流基礎項目的結果,就是和世界體壇的距離愈來愈遙遠,和民眾的期待也愈來愈遠。今年東亞運拿到十二面金牌真的值得高興嗎?體委會高層在慶功宴後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開始要進行田徑、游泳的基層扎根工作。

(記者許明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