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消失的獎牌 重傷的體委會

2012/08/13 06:00

記者許明禮/特稿

提到足球,你會想到巴西?提到射箭,想當然耳是南韓!但如果提到最能代表台灣的運動項目,你會想到什麼,很多人會想到「國球」棒球,可惜今年倫敦奧運已被踢出奧運!撞球呢?台灣不是「花式撞球王國」,拿過很多世界冠軍嗎?殘酷的事實是,撞球不但從來沒進過奧運,2014年仁川亞運也不會有,以後更可能永久消失在亞運舞台!

那台灣還有什麼優勢項目?目前看來是滑輪溜冰、軟網和拔河!它們的共同點是非奧運項目,這也正是台灣在全球矚目的奧運競技場面臨的困境。

長期以來,因為「齊頭式」的國光獎金制度,讓台灣體育出現嚴重傾斜,朝非奧運項目發展。長期以來,體委會主事者抱著「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的心態,為保住官位,只看「金牌數」,刻意忽視「含金量」,還藉著舉辦世運會、聽奧和世大運等大型運動賽會,向世界及國人塑造台灣是「體育大國」的假象!

2年前廣州亞運,台灣雖然拿下13面金牌,但其中有7面(滑輪溜冰4面、軟網2面及撞球1面)超過一半是非奧運項目,體委會不願正視主流運動競技水準江河日下的事實,反而為金牌數超越前兩屆沾沾自喜,也為今年奧運的挫敗種下敗因。

獎金制度 分配不合理

從另一個數據來看,體委會在廣州亞運共頒出2億多國光獎金,2年後卻換不到一面奧運金牌,因為其中奧運項目獎金只佔20.58%,暴露獎金制度的不合理及國內體育資源的濫用。

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以來,台灣在奧運奪牌有兩大趨勢,一是靠外籍兵團,包括前中國桌球女將陳靜拍下1銀、1銅;「台灣媳婦」黎鋒英也貢獻1銀。

其二是,大多靠2000年雪梨奧運以後的新增項目女子舉重及跆拳道,其中,女子舉重贊助2銀、3銅;跆拳道更是「惠我良多」,佔了2金、1銀、5銅,也讓台灣突破長達72年的奧運「零金魔咒」。

換個角度,如果沒有女子舉重和跆拳道,台灣過去20年只有射箭在雅典奧運射下1銀、1銅,成就超越過去,其他運動項目競技水準則是全面下滑,這也是1997年掛牌成立的體委會必須概括承受,無可卸責。

如果台灣體育官員「炒短線」、「走偏門」的思維模式不徹底改變,趕緊修改國光獎金制度,朝主流奧運項目發展和國際接軌。可以預測4年後里約熱內盧奧運,台灣不但依舊「一金難求」,更可能創下「空手而歸」的難堪境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