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是誰斷了台灣IOC委員50年血脈?

2020/03/21 05:30

吳經國(資料照)

■記者王元鴻

台灣的國際奧會(IOC)委員吳經國驟然辭職,或者如傳聞因弊案纏身「被辭職」,都斷了台灣在IOC委員中佔有一席之地50年的血脈,對台灣的國際處境而言,更加艱難。

要成為IOC委員、躋身IOC權力核心,原本就極其困難,台灣雖從未停止努力延續IOC委員席位,只不過很多「上位」的人基於眼前利益,造成如今的結果。

吳經國驟然請辭 台灣斷念

IOC經歷多次革新開放,原本封閉神秘的委員產生方式,現已相對制度化且透明,規章明文最高上限115名委員(目前為100名)。IOC委員組成有4個部分,包括「個人委員」、「國家奧會代表」、「國際運動總會代表」、「運動員代表」;其中,個人委員最多可達70人,其他3個領域各15名,皆有固定任期依序改選,個人委員絕對多數、仍是IOC主要核心,吳經國就屬於個人委員。

IOC委員組成類型

IOC有許多對外的專業領域,因此成立一個選舉委員會,負責「招募」IOC候選委員。候選人除了專業要求之外,還要考慮區域和性別平衡,選舉委員會製作候選人的資料後,向執委會報告完成提名程序,再由現任IOC委員投票;而要成為候選人,有個重要的「眉角」:需要3名IOC委員背書保證。

吳經國師承前IOC委員徐亨,徐亨在1970年進入國際奧會,後來培養吳經國接班;徐亨於1987年因年齡超過75歲必須退休,根據吳經國自述,當年的IOC主席薩馬蘭奇在一場IOC酒會上,當面向徐亨和吳經國表示,會提名吳經國繼任IOC委員,於是吳經國在1988年接下徐亨的棒子,當選國際奧會委員。

陳怡安(資料照)

陳怡安原擬接班 不了了之

前體育署署長林德福曾希望循此傳承管道,延續台灣在IOC的席位,2017年積極規劃1992年奧運金牌得主陳怡安接棒,當年中華奧會主席改選,原本規劃陳怡安擔任中華奧會6名副主席之一,做為陳怡安進入IOC的敲門磚;只不過,當年奧會改選過程,林德福的構想「被擺一道」,結果未如原先規劃,喪失契機。

吳經國進入IOC後頗為活躍,並曾躋身IOC執委會、進入IOC最高權力核心,一度問鼎IOC主席。不過,歷年來接受政府逾億元補助的吳經國,30多年來未曾提攜可能接棒人選,如今失去在IOC委員內部推薦新人的機會,台灣想延續IOC血脈,在國際體壇現勢中,已經難上加難,歷史會記住這一筆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