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肌」不可失 運動不敗真理

2023/06/21 13:00

羅東博愛醫院院長葉文凌(左)。(資料照,記者王元鴻攝)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 葉文凌教授

空氣之於人,恰如水之於魚。閣下見不到,也聞不到。但是,試一下三分鐘沒空氣吧,保證令人生不如死。肌肉是無名英雄,恰如水、恰如空氣。肌肉是人體之灰犀牛,儘管他是如此明顯和巨大,但是少有人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經常覺得肌肉只是一介武夫。只是負責「收縮」功能。少一些和多一些也沒什麼差別。就這樣,幾千年來肌肉一直得不到主流醫學的正視。只是視其為一個物理器官,就是負責收縮,帶動生物體運動。

但是,「肌少症」可不是什麼新鮮事,對骨科醫師而言,術後肢體肌肉萎縮一直是難題,而運動傷害醫師尤然。對腫瘤醫師而言,病患肌肉流失一直是致命性問題。而眾多慢性病患之「惡病體質cachexia」,更是存在已久且聲名狼藉。君不見眾多照護中心裡,一群群辛苦的照護人員,鎮日操勞,皆為肌少症。只是,在往日只為餬口的社會裡,爛命一條,死則死矣,又何必操心肌少症呢?但是,時至今日。人民已脫離溫飽,減肥遠比吃飽重要。我們才意識到,肌少症是一個人體的灰犀牛。也才意識到,原來不只是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相關聯,有一大堆問題也和肌少症相關。

肌少症可分三個層級:肌肉減少,肌力減少,生理功能減少。因為肌肉早已不是單純的物理收縮器官而已。自2003年起,大家意識到,肌肉其實也是內分泌器官,在肌肉「收縮」時,肌肉會分泌眾多「肌肉動素」。包含數百種細胞動素、小分子蛋白質、糖化蛋白質等。而且只要幾「皮莫耳picomolar,10-9」,即足以竄流全身作用。而且作用器官廣泛。肌肉就不說了,肝臟、胰臟、心臟、骨骼、腦部、免疫系統等,接受其影響。可以說,沒了肌肉的良好功能,閣下的人生是灰白的。

肌少症之定義主依亞洲肌少症(AWGS)及歐洲肌少症小組(EWSGOP)定義,疑似肌少症主要是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下降。肌少症指中軸肌肉量加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下降。嚴重肌少症指三者均下降。實務操作主要是看,手握力、步行速度、站立能力、步行速度、小腿圍、跌倒史等而定。並可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肌肉量,或以生物電阻抗分析肌肉。

肌少症之治療主要是營養及阻力性運動,尤其是蛋白質之攝取。足量且優質的蛋白質是絕對不可缺的。以70公斤的成年人且腎功能良好時,一天至少需要約半斤的肉質。在需肌肉大量增加時,可以適度提高攝取量。極限值可至兩斤半,當然不會是常態,但是短期不會有傷害。至於阻力性運動也是重中之重,只是中老年人必須特別注意膝關節負荷。約30至40%人口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這部份人口是不宜深蹲,必須修正運動方式。

總之,在由健康走至不健康之路程中,肌肉之維持及訓練是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良好之肌肉適能,是可以逆轉「亞健康」之狀況。而避免肌少症之發生是第一步,請各位阿北及阿媽多多努力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