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翻版東德 德媒批殘酷

2012/08/02 06:00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報導〕今年的倫敦奧運不僅場內精采,場外的訊息也轟動。除了拜3C科技之賜,人手一機幾乎可以立刻上線調查比賽結果之外,在賽程等待中,人們觀看比賽新聞的機率也大幅提高。歐洲媒體因此派出大量記者採訪奧運供稿,德國媒體派出的總人數,就被譏諷比該國奧運參賽的總人數還多。

在德國媒體上,尤其多的是比較這兩屆奧運舉辦國的不同,中國體育機制打造大量奪金機器的利弊,更引起歐洲廣大的討論。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一篇評論就指出,中國整個體育機制是「東德的特大號翻版」,評論引述體育經濟學家的說法表示,從奧運格局可以看出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亞洲經濟飆飛在這個戰場上已經顯現結果。

該篇評論說,看得出來中國當局在體育系統上投注的資金有多龐大,問題是運動上的成就不能代表一個社會的實質競爭力。否則以印度為例,光看這個資訊強國在上屆北京奧運只拿到3面獎牌,會以為它是個大弱國。

評論認為,北京全力搶金牌的背後完全是政治意圖,中國當局是希望利用運動成就,在全球塑造更好的國家形象。這個系統操作起來一點也不輕鬆,必須有系統地選拔人才,給予壓力創造內部競爭。備選的人才越多,達到成就的希望越大;相對的,被挑選出的年輕運動員,他的自由選擇度就越少。被選出的運動員必須打落牙齒和血吞地苦練,透過非常殘酷的訓練過程,才可能邁向世界級的水準。

同日的南德日報上也刊載中國女泳將陸瀅的報導,標題為「烤肉更好」。這位23歲剛贏得100公尺蝶泳銀牌的得主說,贏得金牌的美國沃爾莫(Dana Vollmer)有好多個人感受的話可以跟媒體說,但是中國小泳將葉詩文永遠只用同一句話回答媒體,那就是「中國的訓練非常好」。

陸瀅比較自己在中國體育機制成長、卻在澳洲受訓的兩個世界,覺得他國選手有自由的時間,中國選手只有「學習、訓練、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規則。賽前中國選手被要求一定要休息,澳洲選手甚至還出去玩樂、烤肉。她在另一個世界裡不僅開始問自己,究竟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受訓?報評認為,這樣獨特的社會分析跟一般的得牌感言大不同,即使陸瀅本人並無此意,卻已經在倫敦發出了另一種選擇的呼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推薦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體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